1 頁 (共 1 頁)

上個世紀的北京

發表於 : 週一 2月 01, 2010 16:08
stepheng
上個世紀的北京

 其實也不是太久的事,只是九六年在北京實習時的一些照片。

 但不知道那部二手相機問題還是天氣問題,隨著天氣的轉凍,初時一條菲林有兩三張相機快門沒打開,到後來一條菲林只有十張八張正常,後期都沒有怎影相了。

 雖然照片水平及數量都很有限,但卻能留住不少回憶,趁未完全忘掉前整理一下。

 不過或者再過二十年,我還能記得 [smilie=icon_lol.gif]

發表於 : 週一 2月 01, 2010 16:20
stepheng
 由於當時剛擁有單反相機不久,基本上只是當傻瓜機使用,唯一與傻瓜機不同的是能拍到夜景。

 這些景點大家都很熟悉吧。

發表於 : 週一 2月 01, 2010 18:14
stepheng
 北京以前好像又說是皇城,其實一點都沒錯,與皇帝有關或是官方有關的建築比比皆是,很多應算很有歷史價值的古跡也被人忽略了。

 當時同現在都是這樣想,北京有這麼多歷史古跡,北京人靠這些古跡都應可以養活不少人。

發表於 : 週四 2月 04, 2010 0:08
stepheng
 在北京實習時就住在紫竹院公園南對面招待所的地下室,可能是首都要防空需要,北京好像都挺多地下建設的,房價26元,一人一天才13元,沒辦法,要在北京呆三個月,房價高還得了。

 房價雖然平,現在我去都還可以接受,有氣窗通外面,天冷還有暖氣供應,2人間,衛生間就要公用了。好處就在實習單位附近,而最令我還懷念的是附近街邊的早餐,每天早上,住宿附近街邊都有一檔當街擺開的蒸包檔,剛蒸好的,大小適中的肉包真是好食,還配有好似是豬腸半糊半湯的不知叫什麼了,每天雖只有這兩樣,但對早餐一向有所要求的我,連吃了兩三個月一點也不厭,離開時還有些不捨得,05年再到北京幾天學習時,都找一個早上跑步過去看一下,可惜已沒有了。

 實習時,中午有飯堂飯,早餐及晚餐自己搞掂,早餐每天都是肉包,晚餐初期就在住宿附近,後來越吃越遠,有時去到大學食堂了。

 我們住的地方不是海淀區該也該是海淀區附近了,附近高校林立,有時晚餐也試下去北京各高校搵食,印象較深的清華大學食堂的了,有印象的是各種麵,簡直是大份兼平靚正,由住宿到清華,大約半個多小時的單車路程,有時都覺得挺值得的。

發表於 : 週五 2月 05, 2010 21:59
stepheng
 北大清華的校園雖然都很大,但對比她們旁邊的圓明園,可說是小巫見大巫,兩間學校加起來也未必有圓明園大,而在圓明園附近又有與圓明園大小相若的頤和園,加上也是以園林為主的中南海,北京不少公園也有宮延建築前身,還有紫禁城…,當時皇帝的園林真是大到我們難以想像。北京叫皇城,真是很貼切。

  
中國人毀了圓明園

 圓明園雖在1860年遭受了英法聯軍的毀滅性破壞,但整個園區還留有不少建築遺跡。至少在1870年時,西洋樓有的建築還算完整,同治時對園內中式建築還有一次半途而廢的大規模重修。直到1905年,康有為游圓明園時,還看到“雖蔓草斷礫,荒涼滿目,而壽山福海,尚有無數亭殿……竟曰僅能遊其一角。有白石樓一座三層,玲瓏門戶,刻畫花卉,並是歐式”。那麼,是誰將它再次徹底毀滅了呢?

火劫:聯軍、土匪與篩土賊

 當英法聯軍對圓明園瘋狂地進行財寶洗劫時,就有無數的土匪參與了打劫。英法聯軍擇最貴重的搶劫,土匪掠奪剩餘的精華,小民則撿拾委棄於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園太監也有趁火打劫者。易得的值錢物很快被搜羅乾淨了,人們又把希望寄託在散落、埋沒於土中的細碎寶物上,於是操起掃帚和簸箕,在園中道路上飛沙揚塵,守園的太監官兵將他們稱為“篩土賊”,時有諺曰:“篩土、篩土,一輩子不受苦”。所幸的是這時還未傷及建築。

木劫:圓明園變成木炭廠

 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西郊諸再遭劫掠。這一次,清政府對圓明園已完全失去了控制,趁火打劫的人們已不再滿足於搶劫洋人劫余的財富,他們把園內火劫之餘的零星分散的建築、木橋的柱子鋸斷,用大繩拉倒,園內大小樹木也被濫伐殆盡。當時清河鎮上木材堆積如山,交易繁忙,而園內則炭廠林立,樹枝、樹根全被燒成木炭。不出數月,火劫後的殘餘建築,連同滿園古樹雜木,便蕩然無存,這被後人稱為圓明園唯剩山石湖泉。

石劫:賣石頭也能發洋財

 民國初期走馬燈一樣更迭軍閥,都把圓明園作為取之不盡的建築材料場,溥儀小朝廷時期的檔案留下了不少無奈的記錄:“有軍人押車每曰十餘大車拉運園中太湖石。”實際上,拆賣的情況遠比檔案中記載的嚴重得多。徐世昌拆走圓明園屬鳴春園與鏡春園的木材,王懷慶拆毀園中安佑宮大牆及西洋石料。1929年張學良為其父建陵園,採購的石料,有不少便出自圓明園。從此,圓明園廢墟凡能作建築材料的東西,從地面的方磚、屋瓦、牆磚、石條、到地下的木丁、木樁、銅管道全被搜羅乾淨,斷斷續續拉了二十幾年!後人稱此為圓明園火劫、木劫之後的“石劫”。石劫中遭受損失最大的是西洋樓景區的歐式建築。坐落在圓明園西北角上的安佑宮則清代皇家在園中的祖廟,氣魄宏大,尤其是殿前的兩對華表,雕琢舒朗精美。歷經數劫之後,安佑宮和周圍牌坊林木盡失,唯余兩對華表。1925年初,燕京大學翟牧師私拆華表,其理由是:“我看圓明園內石柱系屬古物,恐有人拆毀,故運至本校保存。如中國用時,即可退還。”現在這對華表依然聳立在北京大學西門內教學樓前。而另一對華表,則成了民國時城內新建的仿古式圖書館門前的裝飾。在這前後,修建中央公園(現中山公園),甚至籌建香山慈幼園,都以“正當”的理由,在園內拆走珍貴文物。華表尚且可以公開拆運,至今猶存的遠瀛觀的殘石斷柱絕不是人們手下留情,想給後人留下一點可供政治教育的最後“教材”,可能是因為它們的式樣太怪異,實在難以派上用場。

土劫:在皇家園林開田種稻

 至此,圓明園已經過了火劫、木劫和石劫,建築、林木、磚石皆已蕩然無存,它的悲慘命運是否終結了呢?還沒有!它還要經過最後的、更為徹底的“土劫”。宣統末年,當地旗人已在園內的宮殿舊址上築屋,昔曰的皇家園林麥壟相望。1940年以後的曰寇佔領時期,北京糧食緊張,於是獎勵開荒。從這時起,農戶陸續入園平山填湖,開田種稻。圓明園這處在清初盛世歷經一百五十餘年苦心經營的湖山之勝,遂面目全非。

引自:這里

發表於 : 週六 2月 06, 2010 1:41
stepheng
 在北京的兩個多月期間,每個星期都出動兩三日,但北京可參觀的地方真是太多了:太多宮庭建築,各大院校,各種博物館展覽館,名人故居,公園…,如三個月不在單位實習,全去參觀也未必可能有機會全參觀一次的。

 為了玩盡北京,來到北京沒幾天就買了單車,北京是我去過那麼多城市中最適合踩單車的城市,幾乎每一條街道都有寬平的單車道,當時一有時間就踩架單車出去了。

 遺憾的是拍的照片太少了。

發表於 : 週一 2月 08, 2010 0:05
stepheng
 除了在北京市內到處遊蕩外,時不時也遊出市區。

 位於北京西北郊,距京城20公里的香山公園,除了紅葉中外聞名外,也是一座著名的具有皇家園林特色的大型山林公園。幾乎是秋季遊北京必到的一個景點。我記得香山公園也時中學畢業旅行時的其中一個景點。

發表於 : 週一 2月 08, 2010 0:59
stepheng
 位於北京西南郊,距京城15公里的盧溝橋,是中國最大的古代多涵孔圓弧拱橋,全長266.5m,寬7.5m。

 它的名字,當然是因為盧溝橋事變才更為人熟悉的了。

發表於 : 週一 2月 08, 2010 23:21
stepheng
 位於北京西北郊,距京城50公里的明十三陵,也是故地重遊。以前中學畢業旅行時只是勿勿路過一兩個陵,這次因為是自由行,都參觀了好幾個陵。

 來到十三陵除了驚嘆它的規模外,心里也有些不太明白,多數新朝政,對前朝的人無不窮追猛打,對前朝的陵墓多數會破壞,但滿清居然對明陵沒什麼破壞,不知道是滿清的胸襟偉大還是另有其他原因。

發表於 : 週一 2月 08, 2010 23:59
stepheng
 除了自己在北京市內及市郊的景點到處參觀外,在北京偶遇一師姐,扯衫尾跟師姐車到位於河北省內,北京東北方位,距京城150公里的清東陵參觀。當時清東陵當時幾乎沒什麼綠化,跟明十三陵相比,顯得很落寞及冷清,遊客極少,如不是師姐,當時我還不知道有這樣的一個地方。

發表於 : 週二 2月 09, 2010 1:16
stepheng
 來到北京當然要到長城一走,八達嶺長城太多人且去過了,所以當時去距北京城73公里的慕田峪長城參觀,慕田峪長城據說是明朝萬里長城的精華所在。

發表於 : 週二 2月 09, 2010 1:28
stepheng
 兩三個月的北京生活,照片就這一些了,由於相機問題,後期去的十渡及天津都沒有照片留下了。

 除此之外,由於銀兩也用得差不多了,十二月中左右就不得不回家了,雖然地上的冰雪見了不少,但當時比較遺憾是沒看到下雪。但更遺憾的是回到廣州一星期左右,北京那邊下大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