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行山·(3)---龍門石窟,白馬寺

旅行攝影,攝影旅行
回覆文章
頭像
stepheng
文章: 4772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5, 2004 14:29
來自: 農村

河南行山·(3)---龍門石窟,白馬寺

文章 stepheng »

登封→洛陽
附加檔案
 昨晚到洛陽,入住在應天門附近,門口及房間普通(¥197/宿),但內裡另有乾坤,有環境不錯的餐廳。
 昨晚到洛陽,入住在應天門附近,門口及房間普通(¥197/宿),但內裡另有乾坤,有環境不錯的餐廳。
20231022_200126a.jpg (204.5 KiB) 已瀏覽 558 次
 天臺餐廳還可以近距離看到應天門。
 天臺餐廳還可以近距離看到應天門。
20231023_191426a.jpg (136.69 KiB) 已瀏覽 558 次
 應天門是隋唐洛陽城·宮城——紫微城的正南門,俗稱五鳳樓。始建於隋大業元年(605年),原名則天門,神龍元年(705年)避武則天諱改稱應天門。
 應天門是隋唐洛陽城·宮城——紫微城的正南門,俗稱五鳳樓。始建於隋大業元年(605年),原名則天門,神龍元年(705年)避武則天諱改稱應天門。
DJI_0418a.jpg (170.95 KiB) 已瀏覽 558 次
 明堂天堂景區,修建在紫微城遺址的核心區域,是隋唐洛陽城項目最為重要的景觀。 是昔日女皇武則天理政、禮佛、生活的重要場所。
 明堂天堂景區,修建在紫微城遺址的核心區域,是隋唐洛陽城項目最為重要的景觀。 是昔日女皇武則天理政、禮佛、生活的重要場所。
DJI_0423a.jpg (173.12 KiB) 已瀏覽 558 次
 晚餐則到附近吃烤鴨。
 晚餐則到附近吃烤鴨。
20231022_210652a.jpg (106.04 KiB) 已瀏覽 558 次
 早上再去天臺看看。
 早上再去天臺看看。
20231023_090618a.jpg (160.2 KiB) 已瀏覽 558 次
 遺址公園,找來找去都找不到什麼遺址,原來明堂天堂遺址就在兩幢新明堂天堂下面。<br /><br /> 這裡是當年女皇武則天在神都洛陽的政治權力中心,景區主要包含了明堂、天堂兩座建築。明堂是唐洛陽紫微城正殿,號稱「萬象神宮」;左後方天堂則是武則天的御用禮佛堂。
 遺址公園,找來找去都找不到什麼遺址,原來明堂天堂遺址就在兩幢新明堂天堂下面。

 這裡是當年女皇武則天在神都洛陽的政治權力中心,景區主要包含了明堂、天堂兩座建築。明堂是唐洛陽紫微城正殿,號稱「萬象神宮」;左後方天堂則是武則天的御用禮佛堂。
DJI_0399a.jpg (168.36 KiB) 已瀏覽 558 次
 應天門是中國古代規格最高的城門,其建制對北宋汴梁宣德門、元大都崇天門、明清故宮的午門影響深遠,被譽為「隋唐第一門」,有「天下第一門」之稱,在中國宮城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應天門是中國古代規格最高的城門,其建制對北宋汴梁宣德門、元大都崇天門、明清故宮的午門影響深遠,被譽為「隋唐第一門」,有「天下第一門」之稱,在中國宮城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DJI_0394a.jpg (144.44 KiB) 已瀏覽 558 次
 走過飛過當參觀過。
 走過飛過當參觀過。
20231023_094052a.jpg (123.91 KiB) 已瀏覽 558 次
記錄美好,分享精彩。
頭像
stepheng
文章: 4772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5, 2004 14:29
來自: 農村

Re: 河南行山·(3)---龍門石窟,白馬寺

文章 stepheng »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郊12公里處的伊水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崖壁上,主要開鑿於北魏至北宋的四百餘年間,至今仍存有窟龕(或稱壁龕)2100多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3600餘品,多在伊水西岸,數量之多位於中國各大石窟之首。

 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崗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此行有意無意也把中國三大石窟集齊了。

門票:¥90
附加檔案
 新入口富麗堂皇。
 新入口富麗堂皇。
20231023_104302a.jpg (155.93 KiB) 已瀏覽 531 次
 約一公里才到以前的入口。
 約一公里才到以前的入口。
20231023_110407a.jpg (183.85 KiB) 已瀏覽 531 次
 龍門石窟最早的石洞之一----賓陽三洞。<br /><br /> 北魏宣武帝為父親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後因宮廷政變以及主持人劉騰病故等原因,計畫中的三所洞窟(賓陽中洞、南洞、北洞)僅完成了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
 龍門石窟最早的石洞之一----賓陽三洞。

 北魏宣武帝為父親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後因宮廷政變以及主持人劉騰病故等原因,計畫中的三所洞窟(賓陽中洞、南洞、北洞)僅完成了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
20231023_111458a.jpg (195.28 KiB) 已瀏覽 531 次
 賓陽中洞,北魏時期代表性的洞窟,由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飾一改雲岡石窟佛像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著寬袍大袖袈裟。
 賓陽中洞,北魏時期代表性的洞窟,由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飾一改雲岡石窟佛像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著寬袍大袖袈裟。
20231023_111635a.jpg (173.86 KiB) 已瀏覽 531 次
 賓陽南洞,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為其生母長孫皇后做功德而建,在北魏基礎上續鑿而成,屬於過渡時期的作品。<br /><br /> 主佛阿彌陀佛,面相飽滿,雙肩寬厚,體態豐腴,體現了唐朝以胖為美的風格。最特別還是那剪刀手,不知有何寓意。
 賓陽南洞,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為其生母長孫皇后做功德而建,在北魏基礎上續鑿而成,屬於過渡時期的作品。

 主佛阿彌陀佛,面相飽滿,雙肩寬厚,體態豐腴,體現了唐朝以胖為美的風格。最特別還是那剪刀手,不知有何寓意。
20231023_111522a.jpg (164.09 KiB) 已瀏覽 531 次
 萬佛洞,因洞內刻有一萬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洞內南北兩壁整齊刻有一萬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只有四厘米高。
 萬佛洞,因洞內刻有一萬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洞內南北兩壁整齊刻有一萬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只有四厘米高。
20231023_113651a.jpg (155.23 KiB) 已瀏覽 531 次
 大盧舍那像龕 ,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
 大盧舍那像龕 ,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
20231023_115320a.jpg (210.1 KiB) 已瀏覽 531 次
 主佛盧舍那是報身佛,意為光明遍照,通高17.14米,據說是武則天根據自己的容貌儀態雕刻的。
 主佛盧舍那是報身佛,意為光明遍照,通高17.14米,據說是武則天根據自己的容貌儀態雕刻的。
20231023_115037a.jpg (188.85 KiB) 已瀏覽 531 次
 不少佛像都被嚴重破壞,明顯是人為破壞,大盧舍那像龕整體還算不錯,都算難得。
 不少佛像都被嚴重破壞,明顯是人為破壞,大盧舍那像龕整體還算不錯,都算難得。
20231023_115207a.jpg (190.83 KiB) 已瀏覽 531 次
 龍門石窟景區由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園四個景點組成,兩岸有橋連接。
 龍門石窟景區由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園四個景點組成,兩岸有橋連接。
20231023_115411a.jpg (117.73 KiB) 已瀏覽 530 次
 比石窟便為所人認知的可能是龍門,原來這裡是鯉躍龍門傳說故事的發生所在地。李白《贈崔侍禦》:“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詩中的“孟津”即今洛陽下轄縣,北臨黃河。<br /><br /> 相傳以前龍門山是一個相連的整體,不分東西兩山,伊水在龍門山之南積聚,受阻於此山無法向北流出,形成了一片汪洋,類似於堰塞湖,時常洪水氾濫。大禹於是帶領人民首先疏通了洛水,使之注入黃河,而伊水受阻于龍門山,因此鑿開龍門山使得伊水和洛水匯合一起注入黃河,從而解決了這裡的水患。龍門山被伊水(伊河)分為兩半後,其東山於武則天建香山寺後而專稱「香山」,而西山則繼續稱「龍門山」。<br /><br /> 很難想像這麼早的人可以搞這麼大的工程,但確有文獻記戴,《水經注》記載:“昔大禹疏龍門以通水,兩山相對,望之若闕,伊水歷其間,故謂之伊闕。”
 比石窟便為所人認知的可能是龍門,原來這裡是鯉躍龍門傳說故事的發生所在地。李白《贈崔侍禦》:“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詩中的“孟津”即今洛陽下轄縣,北臨黃河。

 相傳以前龍門山是一個相連的整體,不分東西兩山,伊水在龍門山之南積聚,受阻於此山無法向北流出,形成了一片汪洋,類似於堰塞湖,時常洪水氾濫。大禹於是帶領人民首先疏通了洛水,使之注入黃河,而伊水受阻于龍門山,因此鑿開龍門山使得伊水和洛水匯合一起注入黃河,從而解決了這裡的水患。龍門山被伊水(伊河)分為兩半後,其東山於武則天建香山寺後而專稱「香山」,而西山則繼續稱「龍門山」。

 很難想像這麼早的人可以搞這麼大的工程,但確有文獻記戴,《水經注》記載:“昔大禹疏龍門以通水,兩山相對,望之若闕,伊水歷其間,故謂之伊闕。”
20231023_120553a.jpg (95.38 KiB) 已瀏覽 530 次
 西山全貌。
 西山全貌。
20231023_120602a.jpg (91.03 KiB) 已瀏覽 530 次
 正對岸才是留影最佳位置。
 正對岸才是留影最佳位置。
20231023_123141a.jpg (176.72 KiB) 已瀏覽 530 次
 東山石窟,全是唐代的窟龕,數量遠比西山少,而且多是空龕,難怪很少人參觀。
 東山石窟,全是唐代的窟龕,數量遠比西山少,而且多是空龕,難怪很少人參觀。
20231023_122150a.jpg (160.66 KiB) 已瀏覽 530 次
 香山寺,當年白居易曾捐資六七十萬貫重修香山寺,並撰《修香山寺記》,白居易在此自號「香山居士」,令寺名大振。
 香山寺,當年白居易曾捐資六七十萬貫重修香山寺,並撰《修香山寺記》,白居易在此自號「香山居士」,令寺名大振。
20231023_112815a.jpg (118.08 KiB) 已瀏覽 530 次
 香山寺旁還有當年地方軍閥為慶祝蔣介石五十壽辰而建 「蔣宋別墅」。
 香山寺旁還有當年地方軍閥為慶祝蔣介石五十壽辰而建 「蔣宋別墅」。
20231023_124716a.jpg (86.31 KiB) 已瀏覽 530 次
 白園,白居易的墓園。白居易晚年居住洛陽18年,在龍門修香山寺,開八節灘,對龍門山水十分眷戀,死後遵囑葬於此。
 白園,白居易的墓園。白居易晚年居住洛陽18年,在龍門修香山寺,開八節灘,對龍門山水十分眷戀,死後遵囑葬於此。
20231023_125958a.jpg (108.88 KiB) 已瀏覽 530 次
 今日原本打算作為行山休整日,哪知在此也起碼走了四五公里路,包括景區出入口各約一公里路,入口還有些食店商店綠化帶,出口明明就是一條大公路,卻用水碼遠遠攔住路口不給車進來接客,明顯是逼人再花¥10坐他們的接駁車,門票已不便宜,難怪有人覺得坑。笨忍就不太有感覺,因為俺此行就是來練腳力的。
 今日原本打算作為行山休整日,哪知在此也起碼走了四五公里路,包括景區出入口各約一公里路,入口還有些食店商店綠化帶,出口明明就是一條大公路,卻用水碼遠遠攔住路口不給車進來接客,明顯是逼人再花¥10坐他們的接駁車,門票已不便宜,難怪有人覺得坑。笨忍就不太有感覺,因為俺此行就是來練腳力的。
Haokenga.jpg (76.7 KiB) 已瀏覽 530 次
記錄美好,分享精彩。
頭像
stepheng
文章: 4772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5, 2004 14:29
來自: 農村

Re: 河南行山·(3)---龍門石窟,白馬寺

文章 stepheng »

白馬寺

 白馬寺,始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西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

 據記載,漢明帝(西元65年)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赴天竺求法。蔡、秦等人在大月氏國(今阿富汗境至中亞一帶),遇到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見到了佛經和釋迦牟尼佛白氈像,懇請二位高僧東赴中國弘法布教。(西元67年)兩位印度高僧應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國都洛陽。漢明帝對兩位高僧極為禮重,親自予以接待,並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暫住。後以鴻臚非久居之館,次年詔令於雍門外別建僧院,因為僧人是為天竺來的客人,仍然以賓禮對待,因此,住所名延續用「寺」, 「寺」字即源於「鴻臚寺」之「寺」字,後來「寺」字便成了中國寺院的一種泛稱,白馬寺也因此被認為是中國佛教的發源地,佛門弟子們一向公尊洛陽白馬寺為「祖庭」和「釋源」。

白馬寺在佛教歷史上有重要地位,有“祖庭十古”之說。
1.中國第一座古刹——白馬寺。
2.中國第一座舍利塔——齊雲塔。
3.第一次去“西天取經”的僧人朱士行始于白馬寺。
4.最早來華的印度高僧禪居於白馬寺。
5.最早傳入的梵文佛經《貝葉經》收藏于白馬寺。
6.最早的譯經道場在白馬寺的清涼台。
7.第一本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是在白馬寺譯出。
8.第一本漢文戒律《僧祗戒心》始譯于白馬寺,並最早在洛陽立壇傳戒。
9.第一場佛道之爭發生于白馬寺。
10.第一個漢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馬寺。


門票:¥30
附加檔案
 少林寺號稱「天下第一名剎」,白馬寺則號稱「中國第一古剎」,都各有道理。白馬寺甚至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寺。
 少林寺號稱「天下第一名剎」,白馬寺則號稱「中國第一古剎」,都各有道理。白馬寺甚至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寺。
20231023_160631a.jpg (153.4 KiB) 已瀏覽 507 次
 白馬寺最令人有印象的是門前那對石馬雕像。當年就是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從西方取經回國都洛陽,為紀念白馬馱經,故取名「白馬寺」。
 白馬寺最令人有印象的是門前那對石馬雕像。當年就是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從西方取經回國都洛陽,為紀念白馬馱經,故取名「白馬寺」。
20231023_155906a.jpg (221.62 KiB) 已瀏覽 507 次
 「山門」是中國佛寺的正門,一般由三個門組成,象徵佛教「空門」、 「無相門」、 「無願門」的「三解脫門」。由於中國古代許多寺院建在山村裡,故又有「山門」之稱。
 「山門」是中國佛寺的正門,一般由三個門組成,象徵佛教「空門」、 「無相門」、 「無願門」的「三解脫門」。由於中國古代許多寺院建在山村裡,故又有「山門」之稱。
20231023_143545a.jpg (177.43 KiB) 已瀏覽 507 次
 白馬寺原建築規模極為雄偉,歷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屢經戰亂,數度興衰,古建築所剩無幾,就算是必備的鐘鼓樓,也是九十年代才重建的。
 白馬寺原建築規模極為雄偉,歷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屢經戰亂,數度興衰,古建築所剩無幾,就算是必備的鐘鼓樓,也是九十年代才重建的。
20231023_143732a.jpg (109.97 KiB) 已瀏覽 507 次
 白馬寺現有五重大殿和四個大院以及東西廂房。寺內主要建築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門、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清涼台。
 白馬寺現有五重大殿和四個大院以及東西廂房。寺內主要建築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門、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清涼台。
20231023_144322a.jpg (199.49 KiB) 已瀏覽 507 次
 寺內主要建築和一般寺院大同小異,但最後一進的清涼台形式好似比較少見。
 寺內主要建築和一般寺院大同小異,但最後一進的清涼台形式好似比較少見。
20231023_145356a.jpg (206.35 KiB) 已瀏覽 507 次
 清涼台內的大殿是毗盧閣,內供毗盧佛、文殊、普賢二菩薩。
 清涼台內的大殿是毗盧閣,內供毗盧佛、文殊、普賢二菩薩。
20231023_145653a.jpg (241.65 KiB) 已瀏覽 507 次
 在清涼台兩側有法寶閣與藏經閣,二閣大小形制一樣,形式在寺廟中比較少見,原來也是建於九十年代。<br /><br /> 其中,藏經閣內正中供奉有泰國贈送給白馬寺的“中華古佛”。藏經閣還收藏有《龍藏》、《中華大藏經》、《日本大正藏》、《西藏大藏經》、《敦煌大藏經》等十余種藏經,是白馬寺僧人閱藏修學的地方;法寶閣內供奉著1993年印度總理拉奧訪華時贈送的一尊銅佛像,並收藏有數十種“法寶”。
 在清涼台兩側有法寶閣與藏經閣,二閣大小形制一樣,形式在寺廟中比較少見,原來也是建於九十年代。

 其中,藏經閣內正中供奉有泰國贈送給白馬寺的“中華古佛”。藏經閣還收藏有《龍藏》、《中華大藏經》、《日本大正藏》、《西藏大藏經》、《敦煌大藏經》等十余種藏經,是白馬寺僧人閱藏修學的地方;法寶閣內供奉著1993年印度總理拉奧訪華時贈送的一尊銅佛像,並收藏有數十種“法寶”。
20231023_145116a.jpg (114.78 KiB) 已瀏覽 507 次
 寺內重要古蹟是二僧墓,這兩座墓塚的主人便是當年拜請來漢傳經授法的高僧──迦什摩騰和竺法蘭。攝摩騰和竺法蘭在此譯出《四十二章經》,為現存中國第一部漢譯佛典。這也得感謝金庸先生,使不少人知道有這一部經書。
 寺內重要古蹟是二僧墓,這兩座墓塚的主人便是當年拜請來漢傳經授法的高僧──迦什摩騰和竺法蘭。攝摩騰和竺法蘭在此譯出《四十二章經》,為現存中國第一部漢譯佛典。這也得感謝金庸先生,使不少人知道有這一部經書。
20231023_143959a.jpg (185.35 KiB) 已瀏覽 507 次
記錄美好,分享精彩。
頭像
stepheng
文章: 4772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5, 2004 14:29
來自: 農村

Re: 河南行山·(3)---龍門石窟,白馬寺

文章 stepheng »

國際佛殿苑

 佛教發源於印度,而在中國發揚光大,中國繼而把佛教傳到了朝鮮、日本和東南亞,使佛教在亞洲得到普及,後來又進入歐美,作為中國第一寺的白馬寺自然成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參拜的聖地。因此不少國家為白馬寺重建出錢出力,甚在在白馬寺旁建有泰國、緬甸、印度的佛殿苑,使白馬寺成為世界唯一的國際化寺院,變成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寺」。
附加檔案
 泰國佛殿苑<br /><br /> 1992年,泰國善信瓦塔納·阿薩瓦先生詣白馬寺朝拜後,為增進中泰兩國佛教界的友誼,向白馬寺敬贈了一尊高7.2米、重8噸的銅質鍍金大佛,後又出資與白馬寺共同修建一座泰國佛殿,1995年竣工。
 泰國佛殿苑

 1992年,泰國善信瓦塔納·阿薩瓦先生詣白馬寺朝拜後,為增進中泰兩國佛教界的友誼,向白馬寺敬贈了一尊高7.2米、重8噸的銅質鍍金大佛,後又出資與白馬寺共同修建一座泰國佛殿,1995年竣工。
20231023_150335a.jpg (172.04 KiB) 已瀏覽 500 次
 後又兩次擴建而成現在的規模。
 後又兩次擴建而成現在的規模。
20231023_150443a.jpg (226.21 KiB) 已瀏覽 500 次
 印度佛殿苑<br /><br /> 印度佛殿苑是由印度政府出資和設計、中國政府提供土地和建造。2006年4月印度佛殿在泰國佛殿之南破土動工,於2010年落成。
 印度佛殿苑

 印度佛殿苑是由印度政府出資和設計、中國政府提供土地和建造。2006年4月印度佛殿在泰國佛殿之南破土動工,於2010年落成。
20231023_152317a.jpg (165.76 KiB) 已瀏覽 500 次
 大佛殿仿印度著名佛教遺址桑奇大塔建造。
 大佛殿仿印度著名佛教遺址桑奇大塔建造。
20231023_152804a.jpg (163.24 KiB) 已瀏覽 500 次
 緬甸佛塔苑<br /><br /> 緬甸佛塔苑由緬甸政府出資修建。2012年工程奠基,2014年6月工程竣工。
 緬甸佛塔苑

 緬甸佛塔苑由緬甸政府出資修建。2012年工程奠基,2014年6月工程竣工。
20231023_151530a.jpg (174.01 KiB) 已瀏覽 500 次
 緬甸佛塔苑仿曼德勒皇宮樣式。
 緬甸佛塔苑仿曼德勒皇宮樣式。
20231023_151045a.jpg (170.96 KiB) 已瀏覽 500 次
20231023_150825a.jpg
20231023_150825a.jpg (204.88 KiB) 已瀏覽 500 次
記錄美好,分享精彩。
頭像
stepheng
文章: 4772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5, 2004 14:29
來自: 農村

Re: 河南行山·(3)---龍門石窟,白馬寺

文章 stepheng »

白馬寺景區
附加檔案
 白馬寺本身不大,後來景區變大了很多,看來¥30門票還是比較厚道的。
 白馬寺本身不大,後來景區變大了很多,看來¥30門票還是比較厚道的。
WhiteHorseTemple.jpg (104.41 KiB) 已瀏覽 493 次
 唐代名相狄仁傑墓,1999年前後,白馬寺寺院把白馬寺鎮政府所建的「狄公祠」收歸寺院所有,並進行改建。
 唐代名相狄仁傑墓,1999年前後,白馬寺寺院把白馬寺鎮政府所建的「狄公祠」收歸寺院所有,並進行改建。
20231023_153817a.jpg (200.62 KiB) 已瀏覽 493 次
 1990年,在白馬寺方丈海法法師的努力下,齊雲塔院作為河南唯一的一所比丘尼道場,同年齊雲塔院劃歸白馬寺。[比丘尼(梵文Bhikkhuni),是指滿二十歲受了具足戒的出家女子。]
 1990年,在白馬寺方丈海法法師的努力下,齊雲塔院作為河南唯一的一所比丘尼道場,同年齊雲塔院劃歸白馬寺。[比丘尼(梵文Bhikkhuni),是指滿二十歲受了具足戒的出家女子。]
20231023_155034a.jpg (218.08 KiB) 已瀏覽 493 次
 院內主要建築是金代重修的齊雲塔,齊雲塔始建于東漢明帝時,本稱「釋迦舍利塔」,後屢毀於戰火,至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得以重修,是洛陽一帶現存最早的金代地面建築之一。
 院內主要建築是金代重修的齊雲塔,齊雲塔始建于東漢明帝時,本稱「釋迦舍利塔」,後屢毀於戰火,至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得以重修,是洛陽一帶現存最早的金代地面建築之一。
20231023_154706a.jpg (177.29 KiB) 已瀏覽 493 次
記錄美好,分享精彩。
頭像
stepheng
文章: 4772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5, 2004 14:29
來自: 農村

Re: 河南行山·(3)---龍門石窟,白馬寺

文章 stepheng »

麗景門

 洛陽貴為歷史名城,千年古都,但市區的古蹟廖廖無幾,幾乎看不到任何古都遺蹟,這座復古得不太像的城門已成為洛陽老城歷史文化古城街區的龍頭,成為洛陽古城歷史文化最具特色的標誌之一,並且被評為洛陽八景之一,有“不到麗景門,枉來洛陽城”的之說。
附加檔案
 麗景門,是金明洛陽城西門,始建於金代1217年,歷史上金明麗景門城樓屢經毀敗,屢經修復。今日的麗景門是洛陽市政府於2002年在金元明清時期的麗景門原址重建的。
 麗景門,是金明洛陽城西門,始建於金代1217年,歷史上金明麗景門城樓屢經毀敗,屢經修復。今日的麗景門是洛陽市政府於2002年在金元明清時期的麗景門原址重建的。
20231023_172226a.jpg (151.69 KiB) 已瀏覽 489 次
 經過進入不用門票,但上城樓要¥45,那就派無人機上去看看。
 經過進入不用門票,但上城樓要¥45,那就派無人機上去看看。
DJI_0401a.jpg (177.19 KiB) 已瀏覽 489 次
 有這麼多商店的甕城還是首次見識。
 有這麼多商店的甕城還是首次見識。
DJI_0416a.jpg (249.36 KiB) 已瀏覽 489 次
 很多第一呀。
 很多第一呀。
20231023_172443a.jpg (198.9 KiB) 已瀏覽 489 次
 麗景門其實沒什麼好參觀的,但「進城」後滿街美食的西大街,作為遊客還是值得走一走的。
 麗景門其實沒什麼好參觀的,但「進城」後滿街美食的西大街,作為遊客還是值得走一走的。
20231023_172850a.jpg (195.44 KiB) 已瀏覽 489 次
 最多的是洛陽不翻湯,那就試試。<br /><br /> 啥叫不翻湯,光這名字聽來就很有些噱頭。“不翻”其實就是一張綠豆小餅,有小孩子的巴掌大小。把綠豆泡漲磨細兌水調汁,汁兒不稀不稠,舀一勺攤在鏊子上,用爐火加熱,一分鐘就熟了,不用翻個兒,所以叫做“不翻”。小小的“不翻”究竟是誰發明的,沒人知道,是河南省洛陽市的傳統小吃之一。
 最多的是洛陽不翻湯,那就試試。

 啥叫不翻湯,光這名字聽來就很有些噱頭。“不翻”其實就是一張綠豆小餅,有小孩子的巴掌大小。把綠豆泡漲磨細兌水調汁,汁兒不稀不稠,舀一勺攤在鏊子上,用爐火加熱,一分鐘就熟了,不用翻個兒,所以叫做“不翻”。小小的“不翻”究竟是誰發明的,沒人知道,是河南省洛陽市的傳統小吃之一。
20231023_174354a.jpg (184.63 KiB) 已瀏覽 489 次
 麗景門離旅館不遠,走回去,途中見有柿子,買¥10試試,是自己有史以來吃好最好味的柿子。
 麗景門離旅館不遠,走回去,途中見有柿子,買¥10試試,是自己有史以來吃好最好味的柿子。
20231023_191633a.jpg (111.74 KiB) 已瀏覽 489 次
記錄美好,分享精彩。
頭像
stepheng
文章: 4772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5, 2004 14:29
來自: 農村

Re: 河南行山·(3)---龍門石窟,白馬寺

文章 stepheng »

附加檔案
 兩大名勝古蹟都位於洛陽郊區。
 兩大名勝古蹟都位於洛陽郊區。
LuoyangMap.jpg (141.28 KiB) 已瀏覽 489 次
記錄美好,分享精彩。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