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人生

天亮了還是這樣黑,天黑了還這樣亮著.

回覆文章
頭像
stepheng
文章: 4760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5, 2004 14:29
來自: 農村

享受人生

文章 stepheng »

享受人生


 從返工到放工,從工作日到假日,從年頭到年尾,很多人在這個人生的大花園中,周而復始的漫遊,時間雖然珍貴無比,卻大都過得平淡無味,缺乏幸福感。究其原因,享受人生的意慾不足也。

 放工後,仍要加班或兼職(包括家庭的“職”)者,大有人在;好不容易捱到放假,還要去“自我增値”。“閒暇”云乎哉!人生的享受,更無從談起。

 吾人實應構建一新思維:享受,不是一種補償,更不是賺大錢之後的事;享受人生,就要由當下開始,享受人生之全部,最好一秒鐘都不浪費。於此,本文提出享受人生的三大招數。

第一招,將工作變成嗜好。

 說到底,人始終存在某種好逸惡勞的傾向。職位有高低,收入有多寡,但大家似乎都有共同的語言:只有無需返工的假日,方是眞正的黃金日子。扣除睡眠,工作佔了生活的絕大部分時間,若其中無甚樂趣,不啻是人生享受的超級損失。

 享受工作的不二法門,就是投入,高度的投入。全面了解自己的工作,了解服務的公司,了解公司所屬的行業和市場。將工作視為創作,以疑難雜症為切入點,解決問題,提升品質,享受“搞掂”的滿足感。

 結果,你的工作,可能因你極之投入,連細節也不斷改進,本來平平無奇的,也讓人嘖嘖稱奇,起碼在份內事的範圍內,憑着近乎獨一無二的經驗,你成為如數家珍的專家,從而,對公司、自己、家人、同事、社會,次第有所交代。如果因而升職加薪,固然亦是美事一樁,但重點在於,你會漸漸覺得自己不但為別人打工,同時也為自己的興趣打工。

第二招,將工餘和假期節目規劃化、精緻化。

 規劃本土的戶外節目,本身就是一個很寫意的資料搜集過程,能讓你了解本澳有哪些好去處,助你經常轉換口味,使你的消遣富於層次和變化,而非來來去去都是那幾樣。除了“大路”景點,本澳舊城區還有無數地點,等待你的私人發現。可參考《澳門古今》(李鵬翥著)、《澳門掌故》(王文達著)和《澳門傳說》(高美士著)等書籍,加上一幅專業、詳盡的澳門地圖,綜合中西作者的指引,前往各處尋幽探秘。

 閒聊,能從中獲得思考的享受,溝通的享受。筆者唯一鄭重不建議的,是大魚大肉的大食會。如果閣下不願被人“斬件”上桌,不妨將心比心,思考一下要不要“享受”那些本來和閣下一樣活生生的,卻帶着劇烈的痛苦,慘死於砧板之上,並成為屍體,橫陳於閣下面前的生命。再者,進餐總要吃東西,交談的過程會被切割,影響閒聊的質量。盡享閒聊之樂,以淨飮為宜,通常四人最佳,六人則近極限矣。

 高質量的閒聊,讓互異的看法,各顯千秋,彼此交換。但一言不合,又易傷及和氣,有違享受之道。這裡介紹一種遊戲式的閒聊:隨意選擇一個話題,將閒聊分成兩節,第一節,全體採取贊成的立場,各人陳述支持的理由,第二節,則全體變為反對派,並輪流批評之。

 此遊戲可訓練我們從相反的角度,以及同一角度的不同分支角度暢所欲言,從而對事物得出比較全面的觀察,而由於同一時間,大家採取一致的立場,避免了不同意見的正面交鋒,從而保持氣氛的融恰,觀點、人緣,兩全其美。

 在日常消閒享受中,如果影視欣賞(主要是電視、影碟、影帶)排第二,相信很難找到排第一的了,其要點,在於提升享受的品質。最理想者,莫過於家中一人一機、一獨立空間(廳、房),否則,只能規劃化,除了大家共享的部分之外,將各人欣賞的時間錯開,輪候解決。

 如只論視聽,不論內容的享受而言,電視一般不如VCD,VCD則不如DVD,DVD又不如戲院。講究品質之人,除了進戲院之外,應多看DVD。DVD不但畫面傳眞度高,而且忠實於原片的銀幕比例,例如闊銀幕電影,會在封套上標明2.35:1或16:9,不像很多VCD,無標明比例,播出來卻是4:3,即電視熒幕的比例,導致原片左右兩邊的畫面被切割,大煞風景也。另外,在影視欣賞的當兒,最好不要進食(包括進餐或零食),以免分心,保持最佳享受狀態,對健康也有好處。

 說到旅行,參加“鴨仔團”,乃常見的模式。普遍的想法,是盡量多玩一些地方。一般旅行社盡量滿足這一消費要求,大都每日早出晩歸,但扣除車程時間,景點雖多,實際觀光時間並不太多;對於佔去團費一大部分的星級酒店,包括房間及設施,團友享用的時間更少得可憐;至於拖着睡眠不足的疲乏身軀這裡來那裡去,多少享受,多少受苦,冷暖自知矣。

 如一定要跟團,筆者建議,下次不妨選擇一個行程不太緊湊,不用頻頻換住酒店(因為旅行社要為團友預時間執行李和check out,故morning call必定提早,導致衆人睡眠不足)的團。車程中,能睡就睡,不要為聽導遊講解或看窗外風景而死頂。觀光時,在旣定的活動範圍和時間,多作個人行動。

 雖有相機在手,也不要拍個不停,嘗試仔細欣賞景物。再下一次,就自己一個人跟團(省卻夾人、夾時間、夾去邊的煩惱)。最後,不跟團,向西人學習,與一個背囊作伴,瀟灑起行。再強調一下,任何旅行,須先弄清楚“辛苦指數”,再作定奪。辛苦,享受旅行之唯一大敵也。

第三招,發展個人興趣。

 常說自殺者“了無生趣”,可知生存必須有(興)趣。興趣對於人生,何等重要。工作,總是為謀生(即使自己是老闆);休閒,含有工餘休息、充電的意義。兩者都是某種“工具”,縱然含有興趣成份,卻未必完整。純粹的興趣則不然,它本身就是目的,投入其中,能不含雜質,盡情享受。

 一個人對甚麼事物感興趣,頗講緣份,很難解釋的。培養興趣,屬靑少年的強項,筆者當年也和其他書友仔一樣,興高采烈、樂此不疲地享受着各種喜好。很多人成年以後,時間都被事業、家庭佔用,興趣,即使不荒廢,也只是生活的陪襯。人生最佳的享受,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減少,實在毫無道理。

 成年人的興趣重建,最現成的,莫過於重拾昔日的“舊歡”。筆者看書、買書、寫作、看電影、打籃球等興趣,均由靑少年時期延續至今。近年開始收藏、賞玩雕塑品,亦可追溯至始於孩童年代之把玩塑膠兵仔坦克、砌模型;收藏舊明星照片,亦與電影欣賞一衣帶水。

 基本上,中學以後再沒有發展出全新的興趣類別。當然,筆者也常上網,但只是取得資訊或購物之所需,屬某些興趣的衍生行為,其本身並非一種獨立的興趣。不過,上網的確能讓旣有的興趣大為增進,這是筆者的經驗之談。値得推薦的尙有記筆記,可對興趣感到値得一記的任何東西,以日誌的方式記載下來,不但可常常開心地回顧自己的興趣歷史,還可練就一手好字呢。

 培養興趣也有其他方法。例如總有不少事物,和你的生活具有密切的關係,這些事物及其旁支,就可能是培養興趣的起點,前述將工作變成嗜好,即是一例。又可以從旣有的興趣中,培養出具有“近親關係”的興趣。

 例如喜歡欣賞音樂或畫作,可嘗試學習某種樂器或繪畫,如此等等。其實,有時人會對某些事物靈機一觸,躍躍欲試,過後,則因種種緣故又消退了。因此,培養興趣的竅門,在於敏銳地發掘自己的興趣潛質,對初感興趣的事物,淺嚐之餘,也試試進一步發展,看看能否成為自己的心頭好。

 興趣的數量,雖因人而異,但過於單一,會漸成單調,缺乏調劑;過於龐雜,則互成牽制,顧此失彼。最好,還是中間落墨,主次分明。以筆者為例,日常的興趣,看書和影視欣賞平分秋色,其他興趣,則安排於特定時間進行。

 人生的享受,遠未到此止步,但一般而言,人生總離不開工作和休閒兩部分,惟任何享受,卻並非總是必然的。如果我們不但要過日子,還要過有意思的日子,就要使尋常的生活變得引人入勝。因此,從生活中享受人生,徹底地說,是對生活的重新塑造,使之變成一件藝術品。而個人的興趣,則是這一塑造過程的經典,它幾乎集中了享受人生的全部眞諦:自由、專注、忘我。

 人生的享受,不限於享受本身,就在預期某種享受即將到來之際,我們也雀躍不已,實際上將享受提前了。當人生的享受進入化境,一切享受的內容均不再重要,只剩下一抹禪意盤桓其間。即若只有一杯茶,坐在那裡,就嘆足整個世界。


李炳時
[email protected]


from macao daily
2007/12/12
記錄美好,分享精彩。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