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頁 (共 7 頁)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11, 2009 21:11
wc
關姐:不應以特區土地資源供發展商融資


議員關翠杏認為特區政府以融資作為轉讓土地的理由,難自圓其說。發展商在投資發展項目前,應審慎分析本身能力,如沒有足夠能力及資金,就不應投資如此大的項目。更最重要的是不應以澳門特區的土地資源作為發展商的融資項目。若有關公司要融資應透過其他方法來進行,例如銀行抵押,現時的做法等同讓發展商利用澳門特區的土地來謀取利益。


政府指銀河批地利本澳經濟發展
2009-11-10 20:22:12
工務局回應路氹銀河娛樂城批地時表示,批准銀河首次轉讓部份土地批給,是為了推動大型發展項目融資,使發展計劃落實,轉讓將對加快項目興建、創造就業、博彩業多元化發展以及本澳整體經濟等方面所帶來的正面影響。同時,由於銀河曾數度調整設計方案,令土地批給程序在今年才能完成。

發表於 : 週六 11月 28, 2009 13:58
wc
訊報:舉目上樑皆朽木 唯望蒼天佑澳門

新一屆特區政府的主要官員名單,終於在日前出臺,沒有驚喜?那當然不值一「驚」,名單早就被「洩漏」,幾個月來筆者聽過N個版本,看到最後那個「官洩」版本,只有掩卷長嘆;看到正式公佈的名單,大概沒有幾個澳門人會感到「喜」。筆者近日接觸街坊茶客,幾乎無一個人對新政府班子給予正面評價,作為澳門領導層,民望竟如此低落,這個班子能走多遠?雖然新政府還未上任,但從這個班子的排陣,已經大概能夠預想到未來的情況不會太樂觀。

這個班子最為人所咎病的,是出自監察部門的官員人選上面。候任廉政專員是現任法官馮文莊,他曾經出任0五、0九年兩次立法會選管會主席而為人熟悉,按道理,由一個法官去出任廉政專員,應該是各方都能夠接受的結果,但其背景、經歷,同樣有值得讓人懷疑的瑕疵,近日有港報指,曾經收受歐文龍鑽戒的馮美蓮是其胞妹,在澳門人際關係緊密,或者這種牽連是很難避免;剛過去的第四屆立法會選舉,在馮大法官的領導下,被批評安排混亂,在選舉規則的執行問題上避重就輕,及後在廢票定義問題上更犯下低級錯誤,最後要勞動終審法院糾正,或者這是澳門的選舉經驗還不足,不能全怪在馮官頭上;而剛被升遷為中級法院法官的馮,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內,又被任命為廉政專員,等於連升兩級…的確,這些事情如果單獨來看,都不足以讓我們可去懷疑一個人,但偏偏這些事都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其胞妹之事姑且不說,選舉期間的種種問題亦早有公論。至於連升兩級,在澳門回歸前後,確實不足為怪,但在一個已經上軌道的政府,這是有點違反常理。一般來說,即使是出生入死的軍人武官,亦只有陣亡才可能得到連升兩級的待遇。筆者看不見馮官有何偉大壯舉值得連升兩級,說是現屆與下屆政府沒有溝通?那也是不可能,擺在眼前的答案只有一個:崔特首非要他坐上那個位置不可,不管他的背景、能力、官階,都要破格提拔,如此器重,實在很難不惹起坊間耳語。

至於審計長一職,坊間不少人替蔡美莉不值,秉公辦理卻不被留用,她離任的原因是路人皆見,難得蔡美莉表現得落落大方,不失為官清廉正值者的風度。此舉反而顯得崔特首就不夠體面,崔在記者會上一而再談到蔡署長,竟沒有一句:「肯定她在這十年裡對澳門的貢獻」之類的說話,如此表現,使崔蔡二人不和之傳言更烈,有失市民期特首應有的起碼格調。尤記得當年香港特首董建華把與之不和的政務司陳方安生辭退,二人尚在特首辦擁抱送別,是真的能一笑泯恩仇也好,只是一場公關秀也罷,至少董的態度是大方的、陳的背影是優雅的。至於候任的審計長何永安,他是現任的特首辦主任,老實說,特首辦主任有可能不是特首的親信嗎?即使在民主國家,這種位置也必是領導人的親信。但現任特首的親信出任下屆政府的審計長,這又代表甚麼呢?兩個監察部門的首長如此,其他舊人風評如何,亦早有公論,筆者就不予冗述。

十年匆匆。十年前,政府庫房有多少錢?那年我們都北望王師,望能鎮住那些歪風邪氣。回歸日,大部分市民都是歡樂的。看著我們特區政府的新官員走馬上任,政府是窮,但朝氣勃勃。回歸之初,澳葡時期政府陋習有明顯的改善,市民對這個新政府是懷有信心的。十年後,政府庫房又有多少錢?澳門政府富得漏油,富得可以年年派錢,但這個將要接任的新政府班子卻是暮氣沉沉、官民之間的信任早在歐文龍案後蘯然無存、公務員士氣低落、住屋、交通等民生問題日趨嚴重,有人甚至形容澳門淪落得只剩下錢。

行文至此,筆者想再引用《三國演義》中的一段話來總結:「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蒼生塗炭。」這段話引自孔明罵王朗的對白之中,正是筆者心中所想,唯望天佑澳門。

赫文
訊報2009年11月27日

發表於 : 週六 11月 28, 2009 14:06
wc
區錦新:新一屆特區政府班子是庸官劣吏


區錦新批評新一屆政府用人方式

議員區錦新在立法會議程前形容新一屆特區政府班子是庸官劣吏繼續留用,盡忠職守則被淘汰,他批評這種用人方式,是政府與民為敵。區錦新在發言中一度被立法會主席劉焯華警告用詞,區錦新表示接受,但堅持政府新班子中絕大部份的確如此。


特區新班子終於出來了,得到的不是掌聲,而是一片噓聲。

在新班子中絕大部份是舊面孔,其中不少主要官員早被公眾認為胡混十年,每年施政方針辯論都讓這些庸官劣吏的無能、無頼、無恥嘴臉充分暴露,不少市民都大聲疾呼「這樣的官員竟可以當司長?」而這些無能的官員一當就十年,澳門行政效率低下、吏治敗壞、貪腐橫行,早讓社會怨聲載道。而在新班子中,這些庸官劣吏竟再被委任,讓他們繼續據高位胡混十年,實屬荒天下之大謬。而偏偏在主要官員中,審計長蔡小姐算是少數盡心盡責,也獲市民認同欣賞的官員,卻被撤換下來。庸官劣吏繼續重用,盡忠職守這淘汰,這種用人方式,新政府是在與民為敵。而未來特首以此推荐中央政府,亦陷中央政府於不義,使中央政府也要背負知人不明,用人不當之黑鑊。何厚鏵的「細佬仔做大人野」的言論,已充分體現強特首、弱官員政策之無法應付快速發展的社會,而未來弱特首、弱官員,更令人慘不忍睹。這是澳門公眾被剝奪政治參與權之禍,澳門要擺脫此惡夢,爭取民主政制、爭取普選行政長官、爭取普選立法會,是唯一必由之路。


新澳門學社

--------------------------------------------------------------------------------

叫審計配合 言何荒唐


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崔世安政府傳承十足,創新未見,唯一出局的主要官員就是相對較有民望的蔡美莉。官員去留在新政府來說,本屬平常事,惟崔世安在記者會上回應審計署換人時,竟說他選擇官員是根據他們的能力、經驗及與施政團隊理念一致而作,表面看似有理,思之卻令人震驚!

據崔之邏輯檢視,則肯定審計署接任人都不如蔡美莉,因何永安並無相關學歷與經驗,這點已是難自圓其說了,更令人心寒的是最後的原因──「理念一致」,換言之,蔡的理念與崔政府理念並不一致才要下台!

崔不明白審計署在每個政府裡的角色,它有別於其他政府部門,任何民主文明政府都不會要求審計與政府施政「理念」一致,它只需做好「審計」及「監督」角色,警醒犯錯的政府部門即可,所以它很多時並不與「政府一致」,這是一個顯淺的政治常識,怎麼崔世安會如此忽略?

崔要求審計與施政者理念一致,其實就是早前熱論「三權合作」的翻版。

當年唐太宗也容得下多次不留情面,直言指出皇帝錯處的魏徵,聽從長孫皇后之言,不殺諫臣,才能成就「貞觀之治」。

「君明則臣直」,容不下犯顏直諫的領導人,下屬只能做個唯唯諾諾的奴才,這是為了施政暢順?還是「行事方便」?天曉得矣!不過肯定的是,長官失去了一面以防己過的「人鏡」,不單是長官的不幸,亦是市民的不幸。

東方生
轉載:正報
2009-11-26

發表於 : 週六 11月 28, 2009 14:25
wc
訊報:肆意踐踏民意謀私利 新政府形象江河日下

第三屆特區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名單週二正式公佈,在坊間和公務員中引發極大反彈,劣評如潮,罵聲載道。民眾如此反應,並非偶發性,而是既有近年民怨積聚之小爆發,更有近至對今年兩個選舉和候任特首及執政聯盟表現的不滿而觸動人們憤慨之情緒,亦值得關注的是,今次不滿聲音是來自各階層,這是過往較少見的情勢,理應警覺與省思。亦由此顯見:(一)本澳保守與落後的政制及衍生各種弊端,已令民眾難以忍受,政制改革應提到議事日程上,已經不能再迴避。(二)澳門人經過十年的澳人治澳之試練,公民意識提高,澳人對澳門「我的家」之歸屬感和事物認知層次及判斷能力已「升呢」,主政者又或執政聯盟再不能漠視民意和訴求,以及不能只顧維護個體利益以至損害澳門整體利益。

事實上,本澳保守與落後政制是澳門走向進步的其中最大障礙,再加之高度壟斷政經權力的執政聯盟成員之人為因素,做成了澳門政治不清明的狀態。顯然,在第三任行政長官選舉的「一人自演獨腳戲」,就是既得利益集團壟斷的結果。但亦因為欠缺競爭和正大光明的要素,僅在既得利益集團「協商」下所產生的未來主政者,不但天生缺乏公眾的認受性,而且備受沒有權力的市民尤其是中產和知識階層所質疑是否為未來澳門的管理者,這包括能力和思維等都未能予以人們有信心。

至於在換屆的立法會,理應代表民意的政治機構,不正常的是真正具民意代表性的議員竟然佔較少議席,但親政府及代表權勢利益的卻佔大多數。這樣的議會根本上是難以有所作為。再者,下任特首及其聯盟亦藉著立法會換屆而大量安排「自己人」,尤其是兄長進入立法會領導層的執委會,如此的掌控以及利益過分偏側,也是令到立法會的公信力大為削減。

再是,從候任特首崔世安所籌組的下屆特區政府領導班子,不但未能予人們有些微新政的清新氣息,反而是每況愈下的狀態甚是明顯。如此狀態,引發人們反彈是必然的後果,因為:其一是加深了市民對候任特首是否有能力帶領澳門走向健康發展的疑慮;其二,崔的用人思維及準則,令人們存有極大質疑,整個人事佈局的章法甚亂,以及背離了民意。而且更扭曲了社會價值。

當中民意最大抨擊的是,崔的內閣成員,絕大部分是現屆政府成員,但有些是十年毫無建樹以至被市民強烈批抨的司長,竟可以過渡留任;反而工作有建樹亦在近年得到市民認同的審計長蔡美莉卻無得留任。如此的人事安排,是給社會和公務員極差訊息,就是盡努力工作的,正派做人,亦有工作成績得到市民認同的人,僅因為維護公共利益而開罪權貴或討上層之厭,竟遭到處罰;但政務無所作為,更長期被市民批抨的人,卻因為同主政者「理念一致」的原因,就得到獎勵。這樣的用人思維與做法,是扭曲了社會價值─努力者應得到果實,不作為者應無收獲。

另一方面,崔的人事安排亦顯見其思維是只重個體利益照顧和欠缺政治智慧。事實上,具有審計專業的蔡美莉不獲留任,卻換上了毫無審計專業的何永安,這樣安排只因為要對現任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何永安的?路作出安置,但這是否符合最大的公眾利益呢?竟不是主政者考慮之內,卻只是因人而作。另外,新任廉政專員的胞妹與世紀大貪歐文龍的「關係密切」這是公開的事,而且歐案還未結束,尚有涉案的在逃人士等,相信任何有政治智慧的領導人,都不會作出如此惹群眾反感的「膽大包天」的人事安排。但澳門就是與別不同。誠然,在已備受公眾質疑下,未來廉署又如何取信於民呢?        不必諱言,崔世安將在極低民意下上台,再加之這樣「殘缺不齊」的團隊,第三屆政府未執政就已是不獲公眾認同,未來五年又如何實現有效施政呢?但做成這樣狀態,不關市民事,亦與弱勢的不同意見者無關,這是執政聯盟所自制的惡果。

最後也一說將在下月十九日離任的審計長蔡美莉。顯然,回頭看,在與崔關係非比尋常的官委議員黃顯輝,及新入政界官委議員唐曉晴,聯合在立法會首次議程前發言就「打壓」審計署,其實茅頭直指向蔡美莉時,教人懷疑已是作出了要「趕」蔡美莉下台的部署─先在言論上對審計長的指控,以為其後蔡不獲連任而制造「理由」,但由於「目的」不純而且所援用法理又似是而非,所以這言論的「攻勢」並不湊效。再到現在的蔡美莉不獲留任,尤其是現任主要官員中唯一不獲留任。如此將整個過程連聯起來看,情況就相當清晰了。但這樣的作為,也實在教人心寒以至憤慨。

可是,民間智慧有道「公道自在人心」,在傳出蔡美莉不獲留任的訊息披露後,支持審計長的人越來越多,因為目睹庸劣官員當道的黑暗境地,市民更珍惜盡忠職守的好官。毫無疑問,審計署這些年努力履行監察職責,專業及公正地揭露政府部門的弊端,致力維護公眾利益,不怕得罪官場中人,甚至審計報告觸動了既得利益者,這樣的機構正是澳門所需,正是老百姓所認同。但遺憾的是,未來主政者竟容不得。另方面,蔡美莉雖然不獲留任,但她贏得了公眾的稱讚,這亦應是最珍貴收獲,皆因憑良心及盡忠職守,才是彰現人生意義。

了空
訊報2009年11月27日

發表於 : 週四 12月 03, 2009 9:19
wc
訊報:新屆政府始已不慎何能敬終 德行備受質疑

第三屆特區政府「管治班子」終在換屆前不足一個月公佈,雖然早有眉目,「不利消息」亦早已「消化」,但這份將領導澳門特區未來五年的主要官員名單,仍然引起社會極大的質疑和猜忌。

一如我們上周指出的,「求穩漸變」,是崔世安組織名單的「指導思想」,初步看來,目前的名單仍將是動態的,儘管這份主要官員名單暫時無法回應公眾的期望,但我們不應錯判崔世安正式履行行政長官職務後,就必定受制於種種既得利益而無法無力「創新」。若能以發展的眼光判斷當前一時的「不變」,將來崔世安的「創新」,說不定會更能令人耳目一新。

第三屆特區政府主要官員名單引起社會的頗大質疑和憂慮,焦點之一是「庸中之佼」的審計長蔡美莉「功成身退」,由現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何永安取代;焦點之二是中級法院法官,在今屆立法會選舉管理中「露了一手」的馮文莊執掌廉政公署;焦點之三是一些被群眾公認為庸碌無能,長期不負責任的現任主要官員均獲留任。

中國人官場,歷來「直木先伐、甘井先竭」,鼓勵集體平庸。在小農社會,審計長或已算「直木、甘井」,所以,是對待「理念不同」卻民望甚高的管治團隊一員,負責修理與整治一方的手法,卻未見高明,反而凸顯出官方高唱「以民為本」,「接受批評意見」的虛妄。候任行政長官崔世安在記者會上,對於媒體就蔡美莉的問題窮追不捨,竟然拋下一句「今後不會再回答這個問題」的「疑似氣話」,實在令人詫異和不安。主要官員的任用去留,在在涉及重大公眾利益,即使崔世安個人不願,但既然身負行政長官這個特區最高最重要的公職身份,崔氏就有義務和責任向社會解釋,向公眾交代。位高權重的從公者若有這種處事態度,對社會對公眾利益的可能危害,豈容忽視?相比之下,現任行政長官何厚鏵曾同樣被媒體反覆追問「歐案」,其能保持不慍不火、侃侃而談。其政治功力,顯勝崔氏一籌。

實不相瞞,我們並不認為審計署或審計長的工作特別出色。以今年為例,審計署全年只能交出兩份「衡工量值式審計報告」,而且「專項審計」交了白卷,與其耗費的公共資源根本不成比例,足見審計工作仍大有改進的餘地;而且,蔡美莉在位十年,對審計報告所審出的問題該如何跟進處理即使曾提出具體建議,卻任其不了了之,令審計報告公佈與否,變得毫無意義,單是這點,蔡美莉已難辭其咎。因此,倘有權用人者當初能不動聲息,使審計長「自然流失」。倘若如此,也許,不會出現今天弄巧反拙的尷尬 局面,使工作上只是「庸中之佼」的蔡美莉,一夜之間像成了「人民英雄」。真正的「人民英雄」,應該早在有志難申之初,憤然辭職,怎會呆到最後一分鐘才剖白心跡以「明志」?

除了現任審計長「斯人獨憔悴」惹人同情之外,其實,崔世安同時公佈的施政方向,更值得大家關注。崔世安表示:「會研究設立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提高施政透明度,建立快速高效的政府回應機制。」從當天記者會所見,候任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的發言毫無靈性,滿口虛詞;候任審計長何永安則結結巴巴,神色慌張;候任廉政專員馮文莊的說話就顯急躁混亂,無謂的助詞太多。這樣的場合,主要官員必須面對公眾,當然不能只依賴新聞發言人來完成,所以我們認為,一方面,各主要官員都必須接受系統的演說技巧培訓,使之具備基本的心理質素和政治技巧應付媒體,解釋政策。另一方面,也必須專門培訓若干政府新聞發言人,使之既能領會政府政策中的微言大義,又能以其新聞公關技巧,疏導輿論,向社會大眾解釋政府政策,爭取社會支持。為施政順利作輿論準備。

新聞發言人制度的「政治防火牆作用」也不能輕視,在各個現代文明社會亦行之有效。現任行政長官具有過人的政治自信和個人的「江湖地位」,即使事事親身上陣仍游刃有餘,繼任者如果以為可以「依葫蘆畫飄」就肯定會「畫虎不成反類犬」。新聞發言人制度也許能助其解窘於一時,更長遠而有效之計,是成立直屬行政長官的「新聞及政治心戰室」之類的組織,為行政長官的暢順施政出謀獻策,為特區政府的各種決策掌握民意,保駕護航。

溫總理曾贈言崔世安,「慎始敬終、終以不困」。崔氏到底能從中領悟多少,並將之應用到未來五年的施政當中,大家還需拭目以觀。


余荔
訊報2009年11月27日

發表於 : 週六 12月 26, 2009 1:48
wc
中央總結「一國兩制」實踐須明察秋毫

今天是澳門回歸10 周年, 「一國兩制」在澳門實行了10 年,人大委員長吳邦國早前盛讚澳門自覺維護特首權威,正確處理行政立法司法關係,不少香港政界人士均解讀為中央對香港不滿,要求香港向澳門借鑑。澳門回歸後經濟騰飛,當中有什麼經驗值得借鑑,這是值得香港政府深入研究的;然而,澳門發生高官特大貪污案,批地政策更被指官商勾結,與澳門缺乏制衡政府的力量、輿論和公民社會未能有效監察政府有關,是澳門式「一國兩制」的重大缺失,如果香港向其學習行政、立法、司法互相配合,將使「一國兩制」走上歪路,中央在總結「一國兩制」的經驗教訓時必須明察。

京官語帶相關 借讚揚澳門向港放話

11 月10 日,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在澳門回歸10 周年研討會上,讚揚澳門政治制度「不盲從」、「不簡單的模仿別人,亦堅決反對外國勢力的干預」,又稱許澳門行政、立法及司法互相配合,具建設性。

12 月4 日,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亦在澳門《基本法》實施10 周年座談會上,盛讚澳門自覺維護特首權威,正確處理行政、立法及司法的關係,為23 條立法,又稱澳門「不把矛盾和問題簡單政治化」等。記者在座談會後問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喬曉陽,吳邦國的講話是否有香港需要借鑑的地方,喬曉陽回應說:「你們自己去解讀,我相信你們會解讀出來。」

總結兩位北京官員的講法,反映在中央官員心中,澳式「一國兩制」才是好的「一國兩制」,港式「一國兩制」自然是不太好的示範了。

然則澳式「一國兩制」,真的是良好示範?

澳門回歸後最引人注目的,除了賭業飛速發展,經濟騰飛外,就是爆出了高官歐文龍的特大貪污案,以及連串賤價批地涉嫌官商勾結的指摘。澳門回歸10 年,免公開競投批地的項目逾40 項,大多用來興建酒店、住宅、娛樂場等,涉地超過270 萬平方米,以澳門佔地29.2 平方公里計算,相等於澳門9%的土地。這種批地方式的價值遠低於公開拍賣,澳門回歸後公開競投土地也僅兩次。不少人批評,這種批地的方法極不透明,也予人官商勾結、賤賣土地的口實。

根據國際貪污監控機構「國際透明度」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於今年11 月公布的調查顯示,本港的清廉度指數全球排名12,但澳門則排名全球第43,僅較匈牙利、波蘭、捷克等國為高。澳門貪污問題嚴重,明顯與澳門社會缺乏制衡政府及大商家的力量有關。

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副教授林明基就提出三大問題,包括:(1)批地官員的濫權空間大;(2)政府提交立法會的預算案只是大數,難作仔細審批;(3)政府追加預算十分容易,不用經立法會繁複程序。更甚的是,澳門立法會只有12 個直選議席,只佔29 名議員總數的四成,議員當中更有7 名由政府委任,由此可見,在建制內的立法會,極難肩負起監察政府的責任。

在建制外,澳門的公民社會與香港有極大差距,批評及監察政府的聲音不多亦不響,傳媒與政府的關係十分友好,民間力量監察政府的力度亦微弱。由此可見,不論在建制內外,澳門社會均十分「和諧」,更有輿論調侃澳門已經「大陸化」,早已實行「一國一制」。然而,一個缺乏監察的社會,自然是濫權貪污腐化的溫

發表於 : 週六 3月 13, 2010 13:19
wc
置業居澳肥了誰?

重開置業居留政策在地產商台前鼓吹,背後發功的情況下,特首崔世安終也開腔,透露他的看法與政府的立場。

但崔世安的置業居留政策「過時論」,卻未給予市民一個肯定的答案,究竟「置業居留」政策已經過時,沒有存在必要?還是要作出修正,以符合特首認定的社會實情和地產商人的期望?

崔世安今日不講,也應在本月中的「施政報告」中清晰論述,對此要有一個說法,這才是施政透明,才是陽光政府。

特區政府自推出所謂「投資移民政策」,其中的置業居留就明明白白地向地產商人作利益輸送。

因為「投資移民」政策,從來都是以置業居留佔最大份額,單以零九年為例,逾三千宗批出投資移民個案,置業居留就有二千六百宗,佔逾八成多,值得注意的是「置業居留」已在零七年四月初中止申請,嗣後兩年半間,特區合共批准四千四百多個申請,涉及人數萬三人,據說這逾四千多獲批申請都是在政策中止前已排隊輪候的,亦即是說,在中止政策的兩年多時間,地產商仍繼續發「置業居留」的大財!

可能現在是生意接近尾聲,地產商便大力鼓吹重開「置業居留」!

筆者反對重開「置業居留」,亦反對一切以提高門檻作包裝的純以買入物業取得居留的政策,因為「置業居留」只是一項對地產商有利、市民有害、庫房有損的向某行業利益傾斜的政策!

何解?因為「置業居留」只幫地產商人做成一單買賣,之後,政府庫房便要為置業居留申請獲准人及其家團買單!

據數字統計,每宗申請的涉及人數三點多,他們居澳後依法享有各種社會福利,包括免費教育、醫療等,近年更有通派的「現金分享」,算算看,地產商人做了一次過百多萬元的買賣,政府便要長期負擔彼等的各項福利支出,化算耶?
況且澳門彈丸之地不需要急增人口,「移民」多來也會為社會教育、醫療、交通、就業及福利支出帶來壓力與負擔,要害還有推高樓價,市民置業更難,激發更多民怨。

置業居留政策推出之初,勉強還可說有其特定的社會環境及經濟因素,但在今時今日的澳門特區,可謂全無意義,亦與特區政府所倡提高居民綜合生活質素政策背道而馳。


正報
2010年3月3日
東方生

發表於 : 週二 6月 22, 2010 10:41
wc
權貴為禍·民怨升級 曹其真博文籲特首慎用權(正報)

【本報訊】立法會前主席曹其真昨天在其博客上發表題為《誠信》的文章,指報章報導或傳聞接二連三的出現一些涉及社會中少數權貴人士為了一己私利,利用手中權勢作出不利和危害社會和諧的事情的消息,但往往因為得不到政府的合理的解釋,以至於澳門人心中對政府的管治和權貴人士的不滿情緒不斷升華。她希望行政長官一定要把握好手中的權,堅決堵塞制度上和人為上的漏洞,積極改善施政,雷厲風行地維護和伸張社會公義,打擊並糾正一切不利社會和諧和發展的不法行為。將老百姓心中的不滿情緒降到最低程度,在澳門建立真正的陽光政府,令澳門人安居樂業。

曹其真在博文中表示,她昨天下午看到一位網友的留言,他說但愿她說的句句屬實。她表示對這種質疑並不奇怪,不會太介意那些人對她的誠信產生懷疑。不過她問自己,為什麼人們會特別地對公眾人物,包括他們並不了解甚至不認識的公眾人物,採取不信任態度。

她認為,如果在自稱「蟻民」的網友心目中,所有的澳門權貴人物都是不可信和不仁義的人的話,那麼澳門社會上可能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大家必須探討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政府的管治階層就必須正視這個問題,不得讓它在民眾心裡繼續擴散。她說,其實她對這位自稱面對人群非常無助弱小的螞蟻來說有這種看法和想法,非但不覺得奇怪,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以理解的。她承認,她自己也經常從報章報導中或傳聞中獲悉一些得不到政府證實的消息。而這些消息多數涉及社會中少數權貴人士為了一己私利,利用手中權勢作出不利和危害社會和諧的事情。因為這種情況在社會上接二連三的出現,往往因為得不到政府的合理的解釋,所以令本來善良寬容的澳門人心中對政府的管治和權貴人士的不滿情緒不斷昇華。特別是歐文龍事件在澳門的發生,給澳門社會帶來極其不良的影響,這個事件就像在平靜的大海中突然掀起驚人的海嘯,把岸上的澳門人打得暈頭轉向,但昏眩過後,人們開始思考為什麼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我們的澳門?也因此造成澳門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本來和睦相處的情況,轉化成相互懷疑相互猜忌,並令本來平和團結的澳門社會嚴重地分化。

她指出,一個被分化的社會一定會充滿戾氣和怨氣的。人們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生活,身心必然不會健康快樂,並且對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也必定造成不良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和諧就等于紙上談兵。所以她認為在澳門回歸已超過十年的今天,政府不能再用「細佬仔做大人事」的心態任由社會上的不正之風橫行。政府官員必須要遵從溫總理的囑咐,努力將政府打造成一個服務型的陽光政府。她希望行政長官一定要把握好手中的權,堅決堵塞制度上和人為上的漏洞,積極改善施政,雷厲風行地維護和伸張社會公義,打擊並糾正一切不利社會和諧和發展的不法行為。將老百姓心中的不滿情緒降到最低程度,在澳門建立真正的陽光政府,令澳門人在我們這片福地上安居樂業。她相信,只要行政長官和一眾官員有決心為市民主持公義,市民是會扭轉對政府的不信任態度,並一定會擁護行政長官和政府的。

曹其真在文章中解剖自己。她表示,澳門的市民可能會問,她在十年立法會主席的位置上,難道對這一切沒有絲毫的責任?她說,她和大家一樣對澳門發生的有一些破壞公義的事情心存懷疑,這些事情如果屬實她和大家一樣感到痛心和震驚、不滿和不解。她常常反思她十年在立法會的工作,對自己在十年中沒能帶領好立法會,沒有真正利用好基本法賦于立法會對政府施政上的錯誤和不足的監督權,因而造成立法會在很多重大事情上對政府監督的力度明顯地不足而深感不安。她表示,雖然立法會在開展工作方面存在著一些客觀原因,因而也影響了很多工作的進行,但工作沒能做好是一個客觀的事實,所以她不想用客觀原因作為藉口,因而原諒自己的不足之處。這也就是促使她在離任前撰寫立法會主席十年工作總結報告的原因,目的是一方面總結自己十年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將她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未能解決的問題用文字一一記載下來,藉此寄望後人能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擔負起立法會應負的神聖責職,將未能完成的事做好。她相信只要大家有決心,澳門社會一定會重新建立公義,澳門的人與人之間也一定能重建互信。

最後,曹其真向所有在社會上有權勢的朋友們說︰「當人在得勢時最重要的是要把別人當作人,當人在失勢時卻一定要把自己當作人。只有這樣人才會活得開心和充實。」

發表於 : 週六 7月 17, 2010 10:17
wc
傳官員亂花錢 民衆痛心疾首 曹其真冀官員慎用公帑


【本報消息】前立法會主席曹其真近日於網絡發表題為《公帑》的博文,直言特區政府有官員視公帑為己有,毫無顧忌地亂花錢,諸如官員豪裝辦公室、濫收出席費、個人進修卻成闔家度假、巧立名目出外公幹最終演變為免費觀光旅遊等傳言,坊間流傳多時,民衆痛心疾首。曹其真希望各級官員清楚認識職權來自人民,使用公帑必須慎之又慎。

花錢無目的不顧後果

曹其真於博文指出,顧名思義,“公帑”是澳門居民共同擁有的錢財。公帑的使用和支配,必須符合澳門居民的利益;政府官員管理和支配公帑使用的權力,亦是由居民授予。不論官大官小、管轄的公帑多與寡,他們手中的公帑絕對不是屬於私人錢銀,所花的一分一毫,都不能隨心所欲,而是必須謹慎小心地考慮如何讓經他們的手花出去的錢,都必須達到為居民謀福利的目的。這也是對各級官員的品德、為人審核的一個重要標準。

曹其真坦言,不幸的是有些官員不明白道理,往往視公帑為己有,在使用公帑時很少講究目的也不顧及後果。他們毫無顧忌、隨心所欲亂花錢,常常令澳門的老百姓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坊間也不斷地流傳着種種令人難以相信的事:“我們有些官員的辦公室裡設有豪華的酒吧,有些官員甚至在廁所中裝有冷氣;我們公務員出外進修學習帶同家人,有的甚至一家老小一起去度假;我們的財政局各級領導濫收出席費;我們的官員借推廣基本法為名享受免費旅遊,足跡遍佈中國最美麗的風景旅遊區如九寨溝、麗江、張家界等地方。澳門城市雖小但我們的官員派頭特別大,每到一處必定先派遣先頭部隊安排一切,保證我們的官員到埠後在機場或車站有橫額和紅地毯相迎。”

濫花公帑德行如貪污

“過去十年澳門政府還掀起組團出訪的熱潮。我們政府的各局官員不停地組織各式各樣的規模龐大的,如青年團、婦女團、教師團、社協團、工商團、勞工團和各級諮詢委員會等等數之不盡的參觀訪問團,以交流學習為名,其中很多實際上是利用公帑免費旅遊觀光。這些訪問團近的去中國內地、東南亞、日本,遠的去歐洲、澳洲、美洲等地。”她肯定部分外訪團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官員或社會人士出外“取經”後亦對本地區帶來裨益;但不幸的是,在這些團中,有一些在出發前沒有主題和明確的目標,回到澳門後也沒有總結經驗和收穫,有的甚至連一份報告都沒有就不了了之。另外,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出版印製精美的雜誌刋物,部分既沒有吸引讀者的主題,可以說不存在真正的讀者,更多只是一些官員參加公開活動的照片。“總之一句話,這些事情給我的感覺是特區政府的錢不怕花,再說別人花而自己不花也是白不花。”假如上述情況屬實,而且不斷地泛濫擴大,怎能不讓人擔心?

她表示,表面上看濫用公帑的行為和貪污行為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如果從對一個人道德素質的衡量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她認為兩者其實沒有太大的區別。

讚特首凍結輕軌展館

曹其真表示,非常認同行政長官崔世安凍結建造輕軌展覽館的決定,認為政府能聽取並接受民意而改變初衷,不再一意孤行的態度值得讚賞和鼓勵。她更希望各部門的官員在作出任何決定前多聽意見、多考慮後果,不要等到社會上出現一片反對的聲音後再收回成命。她非常擁護崔特首打造陽光政府的施政理念,相信只要有決心,澳門特區政府一定會是充滿陽光的政府,“我最希望看到的是在我們的陽光政府裡沒有貪污的官員,也沒有濫用公帑的官員。”


澳門日報
16/07/2010

Re: 官員無文化 城市就無品味

發表於 : 週日 7月 31, 2011 21:57
wc
小潭山事件假諮詢政府真做戲 曲民意講歪理管理水平衰貼地


 新澳門學社街頭「公投」小潭山超高樓發展項目所收集到市民的一千七百多份意見,竟被工務局歸納為一份意見處理,這一極為荒謬做法備受抨擊。學社強調絕不可接受,指責政府是篡改民意,強烈反對政府有違科學和無尊重市民意願的做法。毫無疑問,人們感到震驚是當局公然以這樣拙劣手法處理民意,更大問題是政府的荒腔走板到如斯「騎呢」,甚至不惜自我破壞誠信而玩「篤數」。而官員的顢頇無能,卻已是毫無理智和邏輯可言。這樣的政府、這樣的官員,確實教深愛澳門的澳門人感到悲憤!

 小潭山事件可謂是一面照妖鏡,將政府漠視公義與公正原則、管治無能的劣質性表露無遺。顯然,當政府就小潭山這備受爭議發展項目進行公眾諮詢─人們還期待政府可公正處事,尊重市民意見。是以,在諮詢期前段,許多包括專業人士和市民透過電郵向工務局表達反對小潭山項目意見,同時有為民請命的立法議員和關心保護小潭山的社會人士,紛紛作出呼籲。由於群情洶湧,當局延長諮詢期,隨之疑似有背後勢力者發動誠如潮水式灌進支持小潭山項目意見。無疑,若遊戲亦就應該遵守遊戲規則,即使大量灌進支持意見,亦是一份算一份,至於道德上被質疑,某方面亦為此同時賠上了公眾形象變差的代價。

 問題卻在於,工務局不公正處事而扭曲了遊戲規則。新澳門學社在街頭收集到一千七百多份市民意見,怎麼被歸納為一份意見呢?筆者在期間多次採訪學社的街頭活動,觀察到不少市民是了解了小潭山發展項目內容,然而憑自己認知和良知而作出抉擇,寫出他們反對或支持意見,換言之,每個市民是一個個體表達意見,而不是集體式的表態。筆者相信每個作出意見的市民是真心的表達,事實上,在炎熱夏天,路過學社投票站而停下來,甚至有時出現排隊情況,都耐心地在等候,如果不是基於市民責任,不是愛這個城市,怎麼可甘心情願地排隊表達意見?可是,掌握公權力的當局,竟如此藐視市民,想出以千七份算一份的壞主意,其背後動機是為甚麼呢?如此有違常理和邏輯的做法,其導致了「篤數」效果,就是做贊成小潭山項目的是多數,反對者是少數。於是官員就提出了相關數字:收到八百八十份意見書中,有五百多份支持,兩百多份反對意見。這就是當局和有關勢力想要的比率結果─支持多過反對。於是他們就有藉口讓小潭山項目上馬了。

 誠然,官員水平太低了,演戲技巧能也實在太「屎」,連起碼邏輯都不懂(或者根本不理)。就以簡單一點,以官員稱,學社提交的一千七百五十一份「表格」,其中一千六百八十四份「表格」是選擇叫停發展項目,促請政府收回土地,其餘的有支持亦有反對。就此,這千七份意見中是有反對與支持的,即有不同取態,怎麼算是一份意見呢?而這一份意見的立場是算作反對抑或支持呢?工務局處理民意表達的方式如何具科學性,其邏輯又在哪裡?

 官員又指,這大部分「表格」只是表達立場,而無說明當中理據,所以並沒有統計入諮詢期內所收集到意見書的數目中。但這樣辯解實在荒謬之極。實際上,在公眾諮詢活動,市民清楚表達其立場取態,已是足夠,怎麼還要說明理據?現在不是專家論證,也是不是學者寫論文。再者,如果公眾諮詢是強制性要求市民同時說明理據,那麼政府事先就諮詢模式和各項具體要求,有否明文法規的規範?否則,政府不能在諮詢結束後才加入新規則,這是有違依法施政原則,更是不講道理的權力粗暴,亦就是無法無天的行政霸道。這裡還要指出一點是,特區政府不少土地批給合約,都是沒有清晰理據陳述,為何許可建超高的摩天大樓,為何不經公開競投且以十分廉價批出某地段,都沒有詳盡闡繹。你政府作出審批的重要行政行為是如此的粗疏,卻反而要求普通老百姓在表達意見時要說明理據?這是甚麼管治思維?道理何在?

 顯然,在小潭山上建超高樓發展項目上,市民與發展商的不同利益是處於對立面,在這樣情勢下,政府必須以公正原則處事。但是,當局在處理民意這個程序的環節上,卻充分暴露出傾向性,亦由此自我損害政府誠信,令人們懷疑政府之後在審批小潭山項目時能否維護澳門整體利益。不必諱言,坊間對政府本來就有怨氣,現在怨氣愈加積聚。然則,在小潭山項目諮詢竟如此拙劣手法處理,不講道理與邏輯及藐視民意達到如斯地步,這更令人們憂慮這個政府管治會否走向無道。


2011年7月15日
訊報 了空

Re: 官員無文化 城市就無品味

發表於 : 週六 5月 26, 2012 15:42
wc
不要打造一個「害自己、害他人」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近期,交通資訊安全中心(有禮加油站)因氹仔軍營擴建而建設搬遷到龍環葡韻旁鷺鳥林的非法填湖所得的土地上,此事在民間炒得熱烘烘。五一遊行時,已有一群愛鳥之人上街遊行,要求政府正視問題。日前,一群網民也在社交網站建立群組,發起保鷺簽名活動,希望政府改變初衷。   

 龍環葡韻地段一直被視為澳門的後花園,除了景觀優美外,也是一個接近大自然的好去處;相信八九十後都未忘舊日還是能望得到大海的龍環葡韻景致。近十年間,隨著路氹的發展,大型賭場林立,燈光閃耀,使澳門成為風靡全球的第一賭城,再加上附近超高樓的建成,這些都有著一定的代價─-大自然。本身連接海洋的地方現在成了死水一潭。在全球候鳥數量增加的趨勢下,澳門的候鳥數量不升反跌,這反映了什麼?澳門生態正處於一個非常危險的階段。   

 環保問題一直都被澳門各界置之腦後,以致近十年間新口岸、路?城大興土木,但為何這一次的回響會這麼大?有人話,澳門是個社團文化深厚的地方。根據印務局資料,屬環境保護界的有不下五十個。相信見到這個數字後,不少市民會嘩然,亦問:他們做了什麼環保?他們大自然有何貢獻?再觀這次「保鷺事件」,發起的都是一班網上熱血份子,沒有大社團背景,証明了澳門的市民在環境角度上遠比各社團看得前,更了解澳門的現況。各環團是否應該為著自己的理念去發聲,向社會宣揚環保訊息,而不是只在小圈子裡自我陶醉?   

 再看,交通資訊安全中心搬遷屬劉司長之言,民政總署和環保局似乎沒有發聲的空間。2009年,澳門環境委員會升格為環保局,網頁簡介中到制訂與保護和維護環境、自然、生態平衡及環境可持續發展有關的方案。奈何,環保局在這三年間都一直處於一個宣傳4R(減少、重用、再造、代替)及末端處理的情況,《環境影響評估制度的探索文本》及《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整合了將近一年都未有回音(反之政改只用了十天時間處理);對於非法填湖地的不知不覺,到後知後覺也不辦事。到底,是環保局的實權太少,還是「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又或是環保局根本沒有足夠的人才去實行呢?   

 這個走旅遊、文化路線的城市竟有著如此落後的環境保護體系,試問如何能吸引旅客再三遊覽?鄰埠香港作為一個金融城市,寸金尺土,都有四成的土地劃為郊野公園,用作康樂及保育用途。反觀澳門本有著自然生成的天然資源,卻被發展所吞噬,這是多愚蠢的事。當龍頭行業崩塌之時,自然的地方也沒了,到時候到底還有什麼能養活澳門人?在澳門,有關的環保教育已經非常足夠,缺乏的是實行。就以回收為例,大眾都知道「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的口號,但回收的情況卻不理想。推行獎勵計劃去提高回收率,又是否能長期實行呢?背後的支援相對不足,回收物料也未能促成本土工業及本地使用。到最尾只是做了一大堆門面功夫,實際成效卻低得很。加上澳門沒有國際性環保團體「坐陣」,發生任何生態危機或環境問題都沒有權威去發言,而香港的專家也不能多說什麼。難道當澳門有問題時,每次都要動員數千市民力量才足以先聲嗎?   

 影響澳門的鷺鳥林的生態,不只是澳門自身的事,同屬東亞─澳大拉西亞飛行航道的香港都有生態影響。當雀鳥離開澳門,將會加重香港米埔的負載,有機會引致另一個的生態危機。澳門人,要醒了,要為澳門僅存的自然發聲,不要打造一個「害自己、害他人」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轉自:論盡澳門街

Re: 官員無文化 城市就無品味

發表於 : 週日 7月 15, 2012 17:34
wc
塔石為何如此寂寞?

 儘管塔石從未向世人表白過自己的心事,然而抱持獨身主義則幾乎可以肯定並非塔石的本意——如果是,那為何總是一臉鬱鬱寡歡好寂寞,就算思春期早過?

 近年,每次經過越來越沉默的塔石都怕被捲進去陪着無奈很難堪。人與地居然是如此疏遠,彼此糟蹋。從前的塔石可不是這樣子的。讀中學時,學校就在塔石附近,日日路過。那時的塔石有的是可以讓靑春隨意落腳的球場,活力撲面,春色無邊,天天嘉年華。再多的抬舉,我都不會嫌美言是僭越。我相信,沒有一個塔石的過來人會認為我在虛構靑春期快樂的汗水和時光。

 不過我可沒準備一竹篙濫殺無辜。

 塔石改建,將旁邊的荷蘭園馬路移入地下,我以為很有想像力,是神來之筆。除此之外,塔石足以擔當另一個可以載入城市規劃史冊的終極案例:將一個原先充滿活力的城市中央地帶變成一個美麗的廢墟。

 或許有人會牢記這個社團搞事勝地,對這個只能靠間中有組織活動圈養、打補針才能活下去的事實毫不在意。

 一個靠聽雞聲吹響集結號才會烏合的場所,平常卻又沒有幾個澳門人樂意流連忘返的地方,算是哪個門派的公共空間?

 自從愛都酒店實行形上的存在,再加上半死不活的玻璃屋,令塔石廢墟更具底氣。想在此借用一下簡雅各斯( Jane Jacobs )的大名來為我擋煞。這位硏究城市的祖師奶奶,她在《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裏談到街道安全的條件時說,“必須有一些眼睛盯着街道”,而這些眼睛來自街邊住宅的居民。看看塔石廢墟,便知那裏的“眼睛”都被一一堵住了,讓人失去安全感。

 還有那些美麗的石仔,旣不適合幼童玩耍,也不宜BB車通行。那麼,塔石廣場究竟為誰而建?

 梯 亞

澳門日報
15/07/2012

Re: 官員無文化 城市就無品味

發表於 : 週日 7月 22, 2012 10:58
wc
陽光與傳聞

 我不相信澳門政府所謂的陽光政策,正如我不相信封建皇帝所說“王子與庶民同罪”一樣,最後,不單王子犯法不治罪,還來一個“刑不上大夫”!一個缺乏監管,亦不願接受監管的政府,如果單單依靠為政者的道德高尙絕無可能有“陽光”這回事,畢竟人性有貪欲的弱點。如果權力離開監管,任由為政者閉門作業,久而久之,必然會產生貪腐。由於澳門法律改革的滯後,許多法律已遠遠不能適應現實的需要,因而澳門有一些不違法但違民情的事情發生。

 文學書籍上有“狸貓換太子”和“雍正改遺詔奪位”這樣的秘史經不起推理推敲,但為什麼平民百姓信以為眞呢?因為深似海的宮廷,一切都是秘密,人們只能靠小道消息來獲知。這些小道消息是否以訛傳訛,平民百姓不會深究,只會用自己的喜好和認知來認定。借鑒封建社會歷史,越是不透明的政府,坊間傳聞越多;越是透明陽光的社會,傳聞就變得沒有市場了。

 在澳門巴士突如其來的加價事件中,我保持了很高的耐性,靜靜地看事情的發展。因為我知道政府和巴士公司簽訂營運合同,而這些合同怎樣簽定?我們從來沒有看到甚至聽過,政府大可以尊重合同精神予以辯駁。結果眞如所料。但我不禁要問,關乎民生,動用龐大公帑服務市民的重大合同,為什麼市民以及立法會都不清楚呢?有人說因為政府官員目中無人,如周星馳鋤大D一樣,自己拿到“K”就是“K”最大,遊戲規則由我說了算。從現實的表面來看,有這種可能。

 聽到政府官員解釋後,我只是感嘆一句:今天烏雲密佈。以我有限的經濟常識都知道,合同含有權利和責任兩方面。然而政府只容許巴士公司強調權利,而不提服務,那和明目張膽搶劫公帑又有何分別呢?難怪一向忍耐力很強的澳門市民終於發出怒吼。

 値得欣慰是,政府這次可能出於維穩,又或是緩兵之計的考慮,從善如流,馬上凍結巴士公司加價,但至於巴士合同內容,則隻字不提。難免坊間流傳不少傳聞。從傳聞的內容可以看出澳門市民對政府的不滿。巴士加價事件,我想如果政府眞的推行實行陽光政策,恐怕是極好的反面敎材。(二之一)

清水河

澳門日報
22/07/2012

Re: 官員無文化 城市就無品味

發表於 : 週一 7月 30, 2012 22:35
wc
陽光與秘聞

 澳門政府推行官員問責制已經許多年了。但除了一個貪污驚人數字的歐文龍因洗黑錢被香港查獲通天而遭法律制裁外,從未見有一個大官員因問責而要下台。當然政府認為,我們的官員兢兢業業,沒有絲毫差錯。但澳門市民是否認同這種看法呢?我不會。

 事實上,政府官員太善於隱瞞,如不幸露出尾巴,還要“藏頭”。如“藏頭”不成,開始耍太極;耍太極亦不成,來個厚黑學的臉孔,不回應,試圖用時間換空間,希望讓事件轉淡,讓風潮過去。反正在他們心目中,大多數澳門市民都是來趁熱鬧,熱鬧一過不再追究。政府官員的估計有點道理,澳門市民包括媒體沒有窮追不捨的耐性,熱鬧一過,一切都回復平靜。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當年轟動一時的五一槍擊案、山頂醫院失嬰案,以及政府向博彩公司借地事件,現在都不了了之,沒有下文了。這些案件有沒有最終的處理結果,那就不得而知。這些可能又是澳門政府實施陽光政策的“輝煌”傑作了。這些案件坊間同樣流傳許多版本,它們大多以財大氣粗的政府用錢息事寧人為主軸加以延伸。至於那些傳聞的眞實性,我沒有評論的資格。我聽了亦是一笑置之。我想如果政府出於挽回形象來考慮,應該向外界公佈事實的眞相。可惜只是我的一廂情願,他們還是奉行家醜不外揚的法則,抱着寧要人知,不要人見的心態,繼續模糊下去。這種模糊、不透明的運作方式,能否令社會保持長久和諧穩定呢?値得我們深思。

 新加坡政府運作的高度透明及廉潔,令人讚不絕口。中國政府和澳門政府經常派員前往新加坡學習取經,但回來實踐效果不甚理想,原因是什麼呢?除了官員的質素有距離之外,最大原因我們一些政府官員還殘留封建意識,仍以老百姓的“父母官”姿態強勢出現。

 到今天為止,我還認為澳門政府提倡陽光政策只是一種宣傳技倆,恐怕連他們自己都不相信。如果還是這樣閉門作業下去,這樣愚弄市民的話,我相信,以後還會引起市民更多的不滿。如是這樣,政府出於維穩及“恩恤”的考慮,是否故技重施想用現金分享打發我們?我們是否還要高喊一聲“謝主隆恩”呢?(二之二)

清水河

澳門日報
29/07/2012

Re: 官員無文化 城市就無品味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07, 2012 10:19
wc
肉食者言

 澳門一年一度的美食節又將開鑼。記得當年經濟低迷,人事過剩,亦為了每年十一月舉辦的大賽車增添餘慶消遣之所,故有美食節之設;時至今日,已是第十二屆。日昨閱報,原來政府與美食節主事者有將之設立長期夜市之議,卻惹來坊間議論紛紛。

 若設立長期夜市,倡議者開出的條件是——政府要做好衛生、排污等基建,營運項目則由政府外判某家公司統一經營管理——即是說,政府不單要建好一間屋,還要搞好裝修、添置家私、支付夠(不知幾多年)租金,然後,“招標”請人來進駐/進住。

 這樣的一塊肥肉,眞的不令人垂涎也不行!正正應了一句粵諺:“食齋不如講正話”。相信在一輪所謂“探討”、“諮詢”、“爭議”過後,就是“太公分豬肉”的戲碼正式上場而已,因為政府已說出口了:“項目計劃明年初分階段招標”。

 姑且勿論遊澳的旅客夜晩是否無處可去、旅遊城市是否必設夜市、夜市是否可令澳門產業多元等等藉口是否成立,我想問的只是:是否“有發展必然影響環境”?“關鍵在於平衡及目標”的眞實目的是為了誰人的“目標”?

 澳門旅遊要多元化,美食肯定還有很大發展空間,不過,與優美、寧靜、悠閒的環境相比,你認為遊客會如何取捨?因此,在如何平衡短期發展與長遠目標上,我們可否問問廣大居民,會否願意以一己之口福犧牲所居住的環境?我們可否問問位高權重者,是否該犧牲本地珍貴的自然環境資源以滿足極少部分人士的無盡私慾?

 “殺雞取卵”式的發展項目,一如砒霜,無論幾多落足嘴頭的糖,都挽救不了快速死亡的命運。

 春秋魯人曹劌有云:“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兩千年前後的“肉質”或有不同,但只顧自身利益,不為社會大衆着想的話,無論語境如何迥異,同樣都只落得一個“鄙”字而已。

(舌尖上·十九)
花 語

澳門日報
2012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