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翠杏議員憂高樓變屏風效應

天亮了還是這樣黑,天黑了還這樣亮著.

回覆文章
頭像
stepheng
文章: 4760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5, 2004 14:29
來自: 農村

關翠杏議員憂高樓變屏風效應

文章 stepheng »

關翠杏議員憂高樓變屏風效應

 “澳門的碧海藍天,應該屬於公衆資產!”本澳城市規劃的隨意性大、透明度不足,再一次備受立法議員批評。

 特別是近年隨大量熱錢湧入澳門房地產市場,一幢幢摩天大廈的興建計劃如箭在弦,海岸、湖畔及松山腳下都有高樓計劃的影蹤,坊間憂慮會否引起“屛風效應”,影響空氣質素。運輸工務司司長歐文龍回應稱,新建高樓的外形設計有助於空氣疏通,相信不致產生“屛風效應”。

議員指影響空氣素質

 “屛風效應”,是指樓宇建築猶如天幕,阻礙自然風進出,影響空氣流通,令市內空氣質素轉差。觸發立法議員感觸、關心的,是近期從港澳地區熱播中的澳門多幢湖畔超級豪宅的電子或平面樓盤廣吿。

 基層的關翠杏回憶起回歸前立法會附近的南灣湖,由於當時未發展,周邊地盤空盪盪,整個湖在南灣的夜色映襯下,非常幽靜漂亮。隨着這幾年發展,她目睹南灣湖的變遷;不過,這些年來的變化,有些居民是憂慮的。

 “這個湖周邊將來可能包圍在四、五十層高的大廈之中,有人或者覺得高興,讚澳門房地產的價格賣得這樣高,依然有人來投資。

 但我從另一方面想知,到底政府對澳門河堤的處理,規劃上有沒有限制?新口岸一些樓宇,在回歸前澳葡政府規管得好死,起幾高都有限制,但不知何時規劃改變了。”

關姐憂居住環境受損

 關姐指出,不少人擔心一排排高層樓宇在湖邊建立之後,將來會不會產生屛風效應,令澳門整體利益受損。“這些樓盤有很多廣吿宣傳,話購入這些高樓就是‘坐擁碧海藍天’。

 但我覺得,碧海藍天應是公衆資產。政府允許他們建樓宇,這些樓宇建築會否令整體居住環境受影響,特別是靠着海邊吹海風的居民,一幢幢大廈建立起來,將來對民生有沒有大問題?”

 從湖畔豪宅可能換來屛風效應的憂慮,關姐再說到松山亦可能湮沒在高樓大廈之中。她直言,特區政府似有將資源傾斜於博彩及房地產兩大行業之嫌,“為了博彩業發展,藝園不見了一大截、路氹西堤也被一座酒店攔腰斬斷。”

 當前投資者對高聳入雲的大廈樂此不疲,政府亦似乎來者不拒,引起的環境巨變對公衆利益的影響,値得當局愼重思量。


FROM MACAO DAILY
2006/12/2
記錄美好,分享精彩。
頭像
stepheng
文章: 4760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5, 2004 14:29
來自: 農村

屏風樓令港不宜居住

文章 stepheng »

屏風樓令香港不宜居住


 對於今年這個「遲來的冬季」,天文台台長林超英認為與本港建築愈來愈稠密有關,他直言政府未有規範建築物的密度及高度,加上風速減慢、能見度下降等變化,令香港環境質素漸差,愈來愈不適宜居住。

 環保建築專業議會昨日與天文台及中文大學建築系合辦「城市氣候與城市綠化」研討會,林超英在會上指出,尖沙咀監測站數據顯示,一九四七至○五年每十年上升零點一七度,而八九至○五年每十年則上升零點三七度,顯示近年溫度上升幅度驚人。而市區每日溫差亦逐漸增大,最低氣溫已在十年間上升零點二八度,反映市區暖化程度嚴重。

 京士柏監測站數據又顯示,本港風速近年每秒減慢至零點五七公里。在尖沙咀,能見度於八公里以下的低能見度時間,由六八至八七年期間每十年的五十三小時,激增至八八至○五年之間每十年的五百九十九小時;溫度高於攝氏二十八度的「熱夜」,亦由六十年代的兩、三天,增加七倍至○一年的二十多天。


FROM SUN DAILY
2006/12/3
記錄美好,分享精彩。
頭像
stepheng
文章: 4760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5, 2004 14:29
來自: 農村

文章 stepheng »

議員轟城規滯後擾民

  城市規劃問題再一次成為運輸工務範疇的“死穴”。連立法會大樓亦因都市變遷而面臨“拆遷”,議員對城規問題紛紛表達關注、不滿,主事官員捱轟。馮志強直言特區政府早嘗到澳葡政府沒有城規的苦果,但之後本身的城規亦處於滯後,不少設施拆了又建,建了又改,說明政府沒有很好地先規劃後建設,起碼沒有前瞻性和展遠性規劃,隨意性很強;

 賀定一也表示,城市規劃透明度不足、隨意性太大,朝令夕改,影響特區政府的形象及外來投資者對本澳營商環境的信心,其負面影響亦令居民產生怨氣。她不諱言,坊間感覺是有了賭場,才去規劃周邊的配套設施、道路等,有“政府被博彩商牽着走”之感。

隨意拆建浪費公帑

 高開賢也有類似的評說,認政府是被“發展拉住走”。回歸初期,博彩業未開放,很多情況不能掌握,但現在回歸已七年,不少居民仍感到不知道什麼時候、在哪裡會造一些什麼事情,例如“忽然”出臺的澳氹海底隧道、南灣湖湖面不斷縮細,於一九九九年建成、二○○○年特區立法會才遷入辦公的立法會大樓,又因為周邊環境在將來發展之後不配合,甚至可能被賭場圍住,面臨遷址的命運,他覺得這有浪費公帑之嫌,難以向公衆交待。

 賀定一、馮志強均認為,城市規劃必須從法制化着手,整體性的“城市規劃法”必須盡快出臺。馮志強指,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的大法,一經確定就不能隨意改動,這樣才能建設成一個功能明確、結構合理、形象鮮明、旣可維護政府利益和居民利益,又可調控空間資源的開發,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他建議在制訂總體城市規劃時,應把將來一攬子塡海計劃列入規劃範圍。

土地政策增透明度

 賀定一指出,城市規劃是城市未來發展的引導者,是城市發展之本,說城市規劃是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設的重中之重,一點也不過分。本澳現時仍未有一個科學有序、綜合性、適應並能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城市規劃,這與澳門現在的發展很不協調。

 澳門近年大興土木,相信未來一段時期,建設項目還將強勁增長,舊區重整也會逐步落實,在缺乏城市規劃的規範下,對於城市佈局、未來澳門新區、舊區的城市功能和作用劃分,以至中心旅遊區、商業區對舊區商業的輻射與帶動作用,疏導交通、環境綠化、市政設施要滿足城市發展需要,經濟、民生、環保協調發展,如果沒有規劃,合理、科學開展,實屬不易。

 再加上澳門有着中西文化匯粹的特色,中國建築錯落交織、世遺景點,都構成澳門獨有的城市風格和文化遺產,在發展過程中,要避免出現歷史文化環境受到破壞,以至城市歷史不斷消失,這都是城市規劃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關注法例何時出臺

 賀定一還提到,要增加賣地及批地的透明度,旣讓地產發展商和建築商對市場充分掌握,也讓公衆對自己城市的發展軌跡心中有數,這對政府管理、居民生活、商人投資均有很重要的意義。

 吳國昌就自○四年的施政方針辯論開始,城市規劃每年都是議員的關注焦點,當時澳門發展速度未及今天迅速,政府官員以“動態微調”概念回應,指城規要配合經濟發展;到今年城規依然是激烈的話題,類似的矛盾開始湧現,但澳門迄今還沒有一部總體性的城市規劃法,他不知道這部法律何時能夠出臺。

 楊道匡則認為,澳門的城市規劃,可以依據自然條件(澳門半島及兩離島在歷史定位及自然因素)、城市功能(旅遊城市)、歷史文化傳承(四百年中西文化交融)三者去做。

 劉本立則關注到沿岸新建的賭場酒店、摩天大樓,與澳門原來的海岸風景線,能否做到“新舊兼融”。


FROM MACAO DAILY
2006/12/2
記錄美好,分享精彩。
頭像
stepheng
文章: 4760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5, 2004 14:29
來自: 農村

文章 stepheng »

公共工程又拆又改欠透明

 從立法會大樓、南灣湖水上活動中心、關閘廣場地下巴士總站、葡京迴旋處、羅理老馬路倉儲式停車場,到近期備受關注的塔石廣場、關閘新邊檢大樓等,多位議員批評不少公共工程“起完又改,改完又拆”,又或是在未充分諮詢或缺乏民意基礎上匆匆出臺引起民間反彈。

 這除反映了規劃上前瞻不足,也質疑工程計劃的透明度,以及對民情的體察。

 運輸工務司司長歐文龍則承諾會繼續加強工務範疇的施政透明度,定期發佈資料數據,以及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傳及解說政策法例。對於面向用家的民生工程項目,工務部門會充分聽取居民的意見後,因應民意反饋決策、施工。

體察民情極為重要

 區錦新指不少公共工程很不“專業”。例如,關閘廣場地下巴士總站缺乏空調系統,原來的通風系統不能應付,導致後來需要加設空調設施,當局最初為何預計不到?新口岸何賢公園兩旁馬路出現沉降,其修復工程拖延至今,鄰近商戶、居民很有意見。

 繼羅理老馬路倉儲式停車場計劃引起周邊部分居民的強烈不滿後,近期塔石廣場工程漸見成形,附近民居才發覺跟原來的廣場計劃太不一樣,廣場一邊的大樓部分阻擋着對面民居。他認為,這些公共工程在規劃、設計時,除了要聽取專業意見外,體察民情也極為重要。

公共工程責任誰屬

 吳在權、劉本立都關注塔石廣場的興建,會否對原來直通的荷蘭園大馬路的交通構成擠塞壓力。吳在權注意到,塔石廣場近文化局一邊的行車隧道入口,近期修築了一幅矮牆,於該區的景觀非常不協調,重型車輛通行時亦很不方便。

 陳澤武關注到公共工程的“承擔”問題。他指,一些工程的設計出現問題,會不會有這樣一個情況:問責於工務部門,工務部門反映是完全依據相關部門的圖則行事,工務部門只管執行;到問責於該另一部門時,可能回應只負責草擬圖則,技術由工務部門把關,互相卸責?他認為,這些工程的責任問題應該澄清。

續提升施政透明度

 歐文龍表示會繼續提升工務範疇的施政透明度,例如,工務局已定期發佈興建中或已入則的樓宇及酒店房間資料數據,公佈公共工程的構思方案或建設進程、道路改道措施;任何不涉及隱私的土地及土地所有權的資料,都可在地籍局網站查閱。當局也採取更活潑、通俗易明的宣傳方式、普法方式,拉近與民間的距離。

 不過,他不同意議員指澳氹海隧是“突然”出臺,因為前兩份施政方針中已有叙述。至於舊區重建被議員責是“拖住拖住”,一些大型基建卻突然而來,歐文龍表示,有些計劃是“時不待人,只爭朝夕”,有些則是“水到渠成”,待條件成熟後才可迎刃而解。


FROM MACAO DAILY
2006/12/2
記錄美好,分享精彩。
頭像
stepheng
文章: 4760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5, 2004 14:29
來自: 農村

文章 stepheng »

城規須開放讓公衆參與

 城市規劃的不確定性、隨意性,以及整體工務政策的透明度低,再次成為議會激辯的焦點。官員逐步革除過去工務部門偏重技術官僚輕於公關宣傳的作風,“放下”專業的身段,逐步走入民間,過去一年在民生工程上做了不少實事,但依然事倍功半,有客觀的環境因素:澳門的高速變化,也亦有深埋的制度屛障:如何看待公衆參與?

“兩大關鍵”殊途同歸

 “兩大關鍵”殊途同歸,終極就是一個開放型的城市規劃。

 隨着博彩業的實質開放,各大博彩公司競相落實投資項目,只爭朝夕,加上“自由行”政策,以及澳門逐步融入區域合作,港珠澳大橋遲早提上審批日程,澳門整個城市佈局都來到不得不變的地步。這已非澳門開放不開放、博彩業發展不發展的問題,如果城市建設長期滯後,跟周邊地區未能實現跨境交通的接駁,澳門最終只會落得被邊緣化。這一“盛世危言”,過去澳門特區除了行政長官之外,其他高層官員都較少講;加上經濟數據實在太亮麗,澳人在城市基建方面從來都有“嚴重超支”、“脫離實際”等歷史烙印,致使“膽子小一些”。公衆在未能預見到澳門經濟發展的前景、城市擴展的規模之下,正如議員所言,對將來的發展軌跡未能心中有數,自然“見步行步”、無所適從,從突變的城市格局更難適應,心理反差就會生成。

專業意見與公衆參與

 沒有人否認城市規劃的重要性,但當中的專業意見與公衆參與如何權衡?正如昨日的施政辯論,政府部門在城規問題上長期把持不定,因勢利導,似乎反映對“專業”與“民意”兩者之間的權衡,尙未有準確定位。

 至於議員之間更有不同取態,有議員堅持要尊重專家意見,也有議員強調體察民情先行。這一辯論很有意義,値得社會繼續深入思考。西方的學說則提出,城市規劃已從過去專業權威絕對主導、民意份屬參考的模式,演變成政治參與,從理性引導公民力量、維護社會核心價値、建構民主和諧社會的角度,鼓勵公衆參與城市規劃,甚至讓予相當的主導權。香港近期利東街街坊(俗稱“喜帖街)自發地自下而上提出多贏的重建方案,就値得有關方面細味。

公衆參與程度是試紙

 上月中,由六十二名專家及公衆組成的廣州市城市規劃委員會成立。兼任委員會主任的市長張廣寧表示,委員會的成立,標誌着廣州城市規劃形成了“政府主導、專家論證、公衆參與”的民主決策機制。當地輿論認為,這是廣州市城規行出公衆參與的第一步。

 從公共生活現狀看,公衆參與程度是一張敏銳的制度試紙。城市規劃要避免將“公衆參與”唱成高調,成為事實上令公衆無動於衷的花架子,就在於公衆意見能得到充分尊重和體現。這種尊重,不是客套的宣稱,而是權力的落實。廣州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就有規劃局編製規劃、委員會審議規劃、政府審批規劃的必經通道,從而有望將形式上的公衆參與,轉化為對於規劃決策的實質性約束。

 公衆參與早已是歐美發達國家城市規劃中的重要法定環節。它不是形式上的參與,而是從規劃編製到審批執行的各個階段,都體現出公衆參與的制度設計,並且透過法院和仲裁機構使公衆權利得到切實保障。公衆眞正成為一座城市的主人,掌握一個城市的未來,這使他們對城市有了更眞實的擁有感和歸屬感。


FROM MACAO DAILY
2006/12/2
記錄美好,分享精彩。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