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區別

天亮了還是這樣黑,天黑了還這樣亮著.

回覆文章
頭像
stepheng
文章: 4774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5, 2004 14:29
來自: 農村

中日區別

文章 stepheng »

 雖然不喜歡日本人,但日本人在科技上的成功不得不佩服,有關中日比較的資料都有些興趣,
以下文章大家也可以參考一下的,而是與非大家自行判斷。
記錄美好,分享精彩。
頭像
stepheng
文章: 4774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5, 2004 14:29
來自: 農村

中、日教育的區別

文章 stepheng »

中、日教育的區別

 日本是個什麼國家呢?在許多人眼裡,它是一個野蠻的國家,一個從不知道認錯的國家,一個生活壓力大、國民不幸福的國家,一個甚至是無法理喻的國家。這些都確確實實是事實。可是,從一個個統計資料的比較中,我們卻同時可以看到,日本還是個經濟先進、百姓富足、社會公平、吏治良好、教育優秀、家庭穩定、環境優美、平勻壽命高,富於遠見,並且在一些領域,對世界作出了重大貢獻的國家。中國要達到和日本目前的經濟發展水準,在許多方面可能還需要幾十年的努力,有些方面甚至可能需要上百年的努力。

 中國人一向自認為最重視教育,誰都會說“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窮也不能窮教育”。中國的父母也的確是對孩子不惜一切,可是,由於國家教育經費的缺乏,由於普通教育制度的缺陷,今天的中國人中,成人識字率才81.5%,文盲半文盲人數約占人口的15%以上,離教育現代化的起限相差8.5%;大學毛入學率為5%,離教育現代化起限的30%相去太遠。

 相比之下,日本早已達到了100%的小學教育和100%的初中教育;大學毛入學率為40.3%,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高達48%;成人識字率近100%。 (注,中途因為厭學而退學者別計)

 從上述的資料中我們看到,中日兩國的教育相差多遠呢?中國的初級教育的普及率大約相當於日本1900年的水準,整整落後100年;中等教育普及率大約相當於日本1910年的水準,整整落後90年;高等教育普及率大約相當於日本1920年的水準,整整落後80年。

關於學費

 在日本,公立的小學,中學,學費,書費全免,學生只要自己準備練習本子和文具。一個孩子上學所需費用大概是母親(利用業餘時間去超市收銀台工作兩個小時)。

 在日本,15歲以下孩子打工受到法律禁止,15歲以上孩子(高中生)可以打工,但是必須有監護人的同意書,同時必須通告校方。但是在國內的一些網站,媒體上我「傷心」的得知,那些才上小學的孩子也在不得不為了自己的生活,學費而去礦上,背煤炭,去窯裡背磚頭。

關於吃飯
 日本的孩子午飯在學校裡吃,有專門的營養師,料理師給他們做飯,其一個月的費用是3000~4000日圓,(人民幣200~300元)僅僅是國家規定的最低勞動報酬的4~6個小時的工作報酬。

 對於家庭收入低下的孩子,可以申請免費。更有個別家庭雖然沒有申請免費卻也不交納伙食費,原因是申請免費(沒有面子),校房也確對不會對他的孩子有什麼看法。

 因為學校的伙食費用是市政府撥下來的,家長們的付費是直接轉帳到市政府的,其中學校是不過問這些事情的,也就是說,學校僅僅是一個執行教育的機構,他不直接跟錢發生關係。

 (看到中國山區的一幅學生們在野外自己煮飯,長長的一排石頭小灶的景象,幾個日本朋友說「我的心被揪緊了」,「我的呼吸停住了」)。

關於校舍
 學生家長認為校舍要重建,要修理可以聯名向市教育局提案,當地的人民議員一般也會更積極的去提案。修理,重建校舍的費用是國家撥下來的。所以,在日本無論那個「貧窮地區」他的校舍都是很「立派(=相當不錯)」的。

 為什麼中國的貧困地區的校舍這樣寒酸呢(蝴蝶找不到其他的用詞,光用寒酸是形容不了那個外邊下雨裡面打傘,外面雨住,裡面積水的學校的)。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的教育經費只相當於日本1920年左右的水準。
記錄美好,分享精彩。
頭像
stepheng
文章: 4774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5, 2004 14:29
來自: 農村

(轉貼)外國人看中國:難以置信的中國與日本的差距

文章 stepheng »

(轉貼)外國人看中國:難以置信的中國與日本的差距

 過去20多年特別是最近10多年中,中國經濟建設突飛猛進,日本卻陷於停滯甚至負增長的泥潭。面對中國蒸蒸日上,日本似乎走下坡路的趨勢,某些人的頭腦中逐漸形成一個“幻覺”:中國即將超越日本。在日本,有人炮製有人相信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在中國,一些熱血青年,亦正日益表現得對日本滿不在乎。

 在我的經濟學同行中,甚至也出現了高看中國輕看日本的傾向。有段時間,北京盛傳著一個笑話,說將來全球只要有三個經濟學家就夠了,一個懂美國經濟,一個懂歐洲經濟,還有一個懂中國經濟的。至於日本,回答是輕蔑的一笑:日本,哈哈,日本可以不用管它了!

 這實在是無稽之談!

 中國正在快速崛起。這是事實。但只是部分事實。從諸多指標看,中日兩國的差距依然十分懸殊,在許多方面中國要趕上日本,不僅非常遙遠而且困難重重。中日兩國的差距,中國真正的狀況值得國人警省,而不能再陷於自欺欺人的幻覺之中不可自撥。

 讓我們先來看基本資料。中國的國土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人口13億。日本的國土面積是37.8萬平方公里,人口1.3億。中國國土面積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從版圖和人口數量而言,中國的確是大中國,日本的確是小日本。

 但是,兩國的經濟總量卻掉了個個。2003年,按世界銀行2004年《全球發展指標》統計,中國的GDP116898億人民幣,合美元1.4萬億美元,屈居全球第七位。日本的GDP卻高達4.3萬億美元,傲列全球第二。小日本是大中國的3倍。

 以匯率折算的經濟總量比較中難免有誤差的成分。然而,改以購買力平價或真實比價計算,大多數的統計結果表明,中日之間經濟總量仍相差1.2倍。

 中國近年來崛起的步伐不算慢。然而,在戰後的第一個1/4世紀,日本即輕鬆成為全球第二號發達國家。而中國,儘管經歷了過去20多年有史以來最快的增長,GDP總量仍在全球排第六、第七的位置,並且以諸多指標衡量,根本不可能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日本的經濟實力既表現在國內,也表現在海外。中國近年來以引進外資多多為傲,然而日本卻是全世界最大的債權國。2000年底,日本的海外總資產達到3.2萬億美元,相當於2003年中國全部GDP的2.3倍,其製造業在海外的銷售總額為1.3萬多億美元,與中國的GDP相當(唐淳風,2001)。如此強大的一個隱形的“海外日本”,足令開放了20年如今才雄心百倍,喊著口號,邁著步伐要“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汗顏!

 經濟結構比較:1999年,日本的三次產業結構比例是2:36:62,早已是明顯的“後工業社會”。1975年,日本第三產業的就業人員比率首次超過50%,標誌著日本早在70年代就逐步進入了服務業為中心的“後工業化”時代。相比之下,2003年,中國的三次產業結構是14.7:53:32.3,中國甚至沒有完成前工業化社會向工業化社會的過渡。

 按國家統計局的工業化定義,一個國家工業化全部實現的標誌:一是農業產值在15%以下,這條線中國可以說剛剛跨過;二是農業就業在20%以下,中國目前仍高達50%,可以說還遠遠不夠線;三是城鎮人口比重須在60%以上,中國目前大概只有40%,亦有很遠的距離。

 日本的城市化水準是多少呢?1950年日本的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38%,大概與今天的中國相當,而今天的日本人大部分都居住在城市。

 2003年,中國重工業增長超過輕工業4個百分點,重工業的投資開始進入旺盛期。舉國上下為中國經濟進入“重化工業”階段歡欣鼓舞不已。然而,中國人很少知道,早在1955年日本就進入到了重化工業的高度加工階段,並向資金、技術密集型經濟過渡。僅從工業結構上看,中國大約只相當於日本40年前的水準。

 中國目前的增長動力主要是來自於“世界工廠”的牽引。據筆者的測算,2003年中國工業增長對GDP的貢獻高達63%。然而,從製造業總量看,2003年日本是9111億美元,中國為3825億美元。日本是中國的2.4倍。顯然,中國遠稱不上“世界工廠”,日本卻是名符其實的國際製造業中心。

 按過去的趕超速度,在“世界工廠”的道路上,中國要趕上日本至少還有幾十年的路要走,而且接下來會越走越艱難,能源問題、環保問題、勞工問題、市場問題都會困擾中國。

 日本的人均資源也很貧乏,但日本人懂得通過優秀的加工而揚長避短。1955年至1975年是日本增長最快的時期,日本製造業產值占工業比重從81.4%上升到96.0%,而礦業從10.1%下降到0.62%,電力、煤氣、供水等基礎產業從7.74%下降到3.38%。中國也是人均資源不豐富的國家,但中國經濟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仍是靠廉價出賣資源。以2000年為證,中國資源型產業占全部工業的比重高達54.5%,其中,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工業占輕工業的62.0%,採掘和原料工業占重工業的50.5%。

 中國現在開始重視經濟增長的品質,在這方面,日本比中國先進得多。以單位能源每千克油當量的使用所產生的國內生產總值計,中國大約是0.7美元,不僅低於發達國家,也低於印度等許多發展中國家,而日本同樣能源使用所產生的國內生產總值卻高達10.5美元,為全球之冠,約相當於中國的15倍。

 同樣的資源和能源,日本人竟創造出比中國高出15倍的產值來?中國人又喜歡高談“老子”,講“天人合一”,可是中國人對大自然的珍惜何嘗比得上日本?!

 中國正進入新一輪黃金增長時期。然而,2004年經濟增長甫一發力,GDP總量剛剛占到世界的4%,石油消費已躍居世界第二,發電量消耗占全球消耗的13%,此外還有鋼材消耗占全球的27%,水泥消耗占全球的40%,煤炭消耗占全球的31%。因此,惹得全世界的人都擔心中國長期增長會否導致全球資源不足,“中國會不會餓死全世界”?

 事實上,中國應該謙虛地向日本學習,並且要象日本那樣去倍加珍惜資源,高效地利用資源。中國眼下正進入一個苦心制訂種種“能源戰略”和“資源戰略”的熱潮,其實,大道至簡,中國應該象日本那樣,眼光向內、銳意挖潛,如此中國的能源和資源就可以在目前基本保持不變的水準上支撐中國經濟翻上好幾番。

 中國勞工多,是中國在全球分工中的一大優勢,可是中國卻不能高效地利用其勞力,從而大大抵消了這方面的優勢。因此,同樣是高速增長時期,1960年至1975年間,日本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1.07%;1980年至2000年間,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只有5.19%,按美元計年均增長2.59%。勞動生產率指標的對比充分表明,中國的高速增長靠的是人海戰術,日本靠的卻是勞動效率的提高。

 除了靠人海戰術,中國的增長還靠大量投資,可是投資品質又如何呢?都說日本壞帳嚴重,可是在從高速增長走向經濟衰退的過程中,日本銀行的壞帳率僅5%,而中國在2000年四大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已經高達28.78%,如將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的1.4萬億元不良資產計算在內,則不良貸款率近45%。顯然,同日本相比,中國的投資效率與效益要猛回頭。

 R&D(研究和開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是一組國際通用的用於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活動規模及科技投入強度的重要指標,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國家經濟增長的潛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2000年,中國在這一指標上的支出為896億元人民幣,占GDP的比重歷史上第一次達到1個百分點。而同一指標,日本2000年是3.12,不僅遠高於中國,也高於美國的2.65、以及德國的2.37、法國的2.17、英國的1.87,在全球又是雄居榜首。

 事實上,1990以來日本R&D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是世界第一。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這個國家在科技興國方面具有堅韌不撥的決心,也無意中洩露出這個國家富強的秘密所在,那就是科技為本、科技領先。這一指標當然還顯示出“小日本”並非一些中國人所想像的是一個目光短淺的民族,恰恰相反,日本民族是一個富於遠見卓識的民族----只有富於遠見卓識的民族,才捨得哪些花大本錢為自己的未來投資。

 相比之下,中國無論是企業,還是國家,乃至一般的國民,都顯得是那樣的急功近利和讓人失望。中國人更喜歡喊喊“科技興國”的口號,或者在網上大罵日本人過過嘴癮,卻不願意花時間去補習科學知識。

 專利發明方面:1995年,中國申請專利數隻全世界的1.45%,批准量占全世界的0.48%,日本申請專利數占全世界的13.48%,批准數占全世界的15.3%。韓國產業銀行日前發表的調查結果顯示,若以韓國為基準(100)予以換算,則中國為76.5、日本為110.5。

 中國人還必須時時記住的一個數字就是:日本人中獲諾貝爾獎的人數已達到12人,中國仍是0。一位偉人說得好:“中國應當對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可是,做比說要難得多!

 在企業層面,中國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銷售收入比例通常不到1%,而日本企業早已建立起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企業的研發費用一般水準都在5-10%以上。

 中國企業中研究型人才微乎其微,並不斷向外企流失。而每萬名勞動人口中,日本的研究人員數又是全球之最。2000年為109.3人,高於美國的73.8人、法國的60.3人、德國的59.6人以及英國的54.8人。

 中國以進入世界500強為企業發展之可望不可即的目標。而日本1994年的時候,在世界500強中的企業家數與美國平分秋色、並抱攬全部第1、2、3、4名,前十名當中,一大半都是日本企業。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唱衰日本,可是2003年,日本企業在世界500強中仍高居88席之多。而中國只有12席,而且多是壟斷型國有企業,最排前的是中石油,名列第69名。

 你敢想像中國什麼時候能夠成為世界500強中家數最多的國家嗎?你敢想像中國企業佔據世界500強頭席,並且包攬前四名的盛景呢?這樣的日子也許有一天會到來。可是,我們的鄰居,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做到了。任何一個誠實的中國人,一個立志全球的中國企業家,是否應對此表示一分敬意?!

 經濟再好,不能改善百姓的生活是白搭。我們再來比較一下百姓的生活水準。2003年,中國人均收入首次超過1000美元,接近1080美元;日本是33077美元,為中國的31倍。僅以人均GDP作為收入計,中國只相當於日本1966年的水準。

 居民消費的恩格爾係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是反映生活水準的指標。2002年,日本的恩格爾係數是22.3%,而中國目前城市為37.1%,農村為45.6%。也就是說,中國人目前生活支出主要是忙乎吃,日本卻將主要支出花在食物之外的其他方面,中國是生存消費,日本是發展消費。
 
 然而,最可悲的莫過於,生活水準僅相當於日本“60年代”、消費支出只夠吃喝的中國人往往在感覺中自己很富,並且經常會表現得大手大腳(如有人主張大.大辦奧運會),而生活水準位居全球最高之列的日本人卻經常在國際上哭窮,並且處處厲行節約,常常“小氣”得驚人!

 誰比誰傻?誰是真傻?

 住房:2003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為18平方米,日本是25平方米。國土面積極為狹小的日本是中國的1.4倍。

 百姓生活不僅看人均收入,還要看收入差距。2000年,中國的基尼係數為0.414,已達到國際警戒線水準,中國被公認為全世界收入分配最不公平的國家之一。相反,又是很多人想不到的,日本雖然是資本主義國家,卻是全世界上收入分配最公平的國家之一,基尼係數0.285,可以堪比中國歷史上任何最公平的時期。

 失業率指標:據我國國內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佈,截止2003年6月底,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失業人數為795萬人,分別比去年底上升0.2%和25萬人。但這個資料遺漏太多,學者們估計,目前中國城鎮失業率,包括登記失業、下崗職工和其他類型的失業,總計大約在8%至10%(王夢奎,2003)。

 中國的媒體經常報導日本這些年經濟困難、失業率很高,似乎日本人都快活不下去了。其實,日本失業率最高時也不過5.5%。2003年,隨著經濟回升,平均失業率很快回落至5.3%。

 教育:中國人一向自認為最重視教育,並且一再強調“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中國的父母也的確是對孩子不惜一切,可是,由於國家教育經費的缺乏,由於普通教育制度的缺陷,今天的中國人中,成人識字率才81.5%,文盲半文盲人數約占人口的15%以上,離教育現代化的起限相差8.5%;大學毛入學率為5%,離教育現代化起限30%相差25%。

 相比之下,日本才不愧重視教育的美名。日本早已達到了100%的小學教育和100%的初中教育;大學毛入學率為40.3%,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高達48%;成人識字率近100%。

 中日兩國的教育相差多遠呢?據估計,中國的初級教育大約相當於日本1900年的水準,落後100年;中等教育大約相當於日本1910年的水準,落後90年;高等教育大約相當於日本1920年的水準,落後80年。
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的教育經費只相當於日本1920年左右的水準。

 再來看與百姓智力開密切相關的資訊化指標:2003年底,中國線民數已接近8000萬,一個龐大的“E國”誕生,但全中國上網普及率卻很低,才6.2%。

 日本的人口比中國少得多,但同一時期上網人數達到7730萬人,普及率突破60%,幾乎所有14-75歲的日本人都可以上網。

 此外,日本的網路更加發達,寬頻通信費用低速度快,寬頻上網費占每個家庭收入的比例才0.8%,被評為世界第一。而中國的網路速度慢,服務差,寬頻網使用處於起步階段,走在全國前列的深圳的住宅寬頻普及才超過30%,全國一般地方水準則相當低。

 中國的個人電腦普及率為27%,行動電話普及率為30%;日本個人電腦普及率為36%,行動電話普及率69%。兩者的差距亦是明顯的。

 也許有人說了,日本不過是強在經濟和科技,強在物質而已,日本文明卻沒有什麼可誇的。文明的題目是一個大題目,筆者不敢在這裡進行比較,但可以通過一些中國人非常關心的社會性指標,來管中窺豹。

 眾所周知,從社會信用和國民素質看,日本人普遍被認為工作認真、講求效率,守時、重信用、講禮節;日本的企業亦以講究信用、產品品質精良著稱於世;在日本的大街小巷,你看不到垃圾,無論是走到擁擠的地鐵,還是人頭攢動的商場,地面都光潔如新,地鐵的牆壁上也看不到亂寫亂畫的現象;日本人很少在公共場所抽煙和吃零食,更沒有隨地吐痰、隨手扔垃圾的習慣;日本人遵守交通規則,無論是繁華的東京、大阪,還是古老的京都,大街上看不到一個交警,汽車、人流嚴格按紅綠燈指示行動,一絲不苟。

 反觀“文明古國”的我國,情況如何呢?

 如果說,那是因為中國人的物質文明還不夠,“倉稟實而知禮節”。中國人大概是世界上最強調“客觀原因”的民族了。可是,我來問你,中國人如今的收入水準相當於1960年的日本,文明禮貌卻遠不及,也比不上人均收入水準相差好幾倍的上個世紀50年代的時候,更沒有盛唐時期的風雅儒愛,真的是“倉稟實而知禮節”嗎?

 企業信用:前面已提到中國各商業銀行的呆壞帳記錄舉世無雙,這說明中國企業的信用記錄是很差的。除此之外,企業拖欠亦是世上少有。據統計,2001年,我國國有企業相互拖欠貨款已經超過1.6萬億元,造假經濟的規模高達1270多億元,國家為此每年損失稅收250多億元。

 另據有關部門調查,2001年全國有283家名優企業的650多種產品被假冒產品侵權偽造,上半年全國工商管理系統共查處各類合同欺詐等違法犯罪案件5338起,比前年同期上升61%(候雲春,2002)。這又說明什麼,說明中國的企業坑蒙拐騙正在嚴重侵蝕這個國家的市場經濟。

 近年來,又添一個新的現象,就是企業拖欠民工工資愈演愈熾。據全國總工會公佈,目前中國民工被拖欠的工資估計有1000億元左右,其中建築業占70%以上。有些地方,包工頭欠民工的錢,建築商欠包工頭的錢,追到最後,發現竟然是地方政府欠建築商的錢。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全國各地政府拖欠工程款占全部拖欠工程款的四分之一以上。

 信用正在讓中國年輕的市場經濟付出代價。而中國的學者現在終於開始明白,信用問題的解決,光靠外部的法律監管、內部的企業治理結構都是不夠的,還要靠人們心中的文化,乃至信仰。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資源被破壞得差不多了,要構建文化資源,中國人不知從何入手。而日本卻是利用傳統文化資源來完成現代化轉型的成功案例,日本人居然將武士對於主人的忠誠轉變成了企業員工對於企業的忠誠,進而建立起全社會的工商信用。

 離婚率:中國人無論想不到,2001年,“後現代化社會”的日本離婚率才0.23%,是亞洲各國中最低的。而傳統上一向注重家庭的中國社會卻每況愈下:1980年,中國的離婚率為4.75%到1997年上升到13%,上升了8.25個百分點。其中,上海在過去20年中,離婚率增加了20倍,令全球側目:中國人怎麼啦?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婚姻包含兩性之間神聖的關係。日益缺乏穩定的中國家庭生活,會給中國人帶來什麼?是更加不負責任,更加追求私欲還是更多的心靈自由、更多的個性解放?

 腐敗:你可以不喜歡日本,但你必須承認一個事實,日本還是世界上較為廉潔的國家之一。今年3月25日,著名的反腐敗國際性非政府組織 “透明國際”發佈了《2004年全球反腐敗年度報告》,對世界各地區腐敗形勢進行了評估。在133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的清廉指數得分為3.4分,與斯里蘭卡和敘利亞並列第66位,日本卻處於最清廉的前30個國家之列。

 中國現在正從追求GDP轉向“科學發展觀”。可是,中國已經付出了過多的代價。截止到2000年底,中國森林面積只剩下15.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才16.55%,僅相當於世界森林覆蓋率的61.3%,全國人均森林面積0.128公頃,只相當於世界人均0.6公頃的21.3%。而日本的國內森林覆蓋率近64%,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那佈滿綠樹、風光秀麗、詩意盎然、滋養了李白和杜甫的古國,如今已淪為中國人的了然殘夢!日益被工業污染的大地、荒漠化占1/3以上的奄奄一息的國土,斷流的黃河,黃河化的長江,以及春天刮過北京的漫漫沙塵,就像是中華大地母親的歎息,又像是天地間最嚴厲的一聲聲警告。中國,已經禁不住折騰,已經不堪重負了。

 與大地一同乾涸的還有中國人的心靈。比荒漠更加荒漠的也是中國人的心靈。

 日本人何以在經濟起飛的過程中依然讓國土保持錦繡,何以不讓GDP蒙蔽了頭腦,何以比中國人早走了半個世紀的科學發展觀之路。中國人,是否應該放下“高貴”的身份,去認真地研究一下,學習一下?
記錄美好,分享精彩。
頭像
stepheng
文章: 4774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5, 2004 14:29
來自: 農村

文章 stepheng »

轉載:以日本人為鏡

 唐太宗有一段名言,其中有一句是“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認為,能夠為鏡的人,可以是任何人,當然包括日本人。日本人是我們的鄰居,歷史上跟我們有過千絲萬縷的聯繫;近代以來,他們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又以資源匱乏的島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科技、經濟成就。這樣的人,實在是我們再好不過的鏡子。

 這裡我既無意於追溯歷史,也不想做全面的理論探討,而只是根據自己在日本工作、生活過一年的所見所聞,說一說日常生活中日本人值得我們中國人學習的地方。

我們中國向來自詡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而一說到日本,大約都會認為那不過是一個蕞爾島國、禮儀粗疏。假如我們不去顯擺曾經“闊過”的過去,單就今天的狀況而論,實在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事實並非如此。

 只要走出家門,無論是繁華都市、通衢大道,還是窮鄉僻壤、犄角旮旯,我們這個泱泱大國,哪裡不是一派白色污染、塵土飛揚的景象呢?哪裡沒有隨手丟棄垃圾、隨地吐痰的人呢?而在日本,情況恰恰相反,到處只見青山綠水、土歸其宅。我們可以說中國的氣候條件不如日本,日本是島國,位於海洋之中,降雨充沛、空氣濕潤,不像我們有廣大的內陸,有沙漠,有戈壁,有強勁的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難免有塵土,有沙塵暴。但是,隨地丟棄的速食飯盒、塑膠袋、破布頭、碎紙屑以及地上的斑斑痰跡、名勝古跡無處不有的刻畫塗鴉,都是跟降雨量、跟天氣毫無關係的。實際上,我們的這種天氣條件,更容易傳播疾病,因而更不應該隨地扔垃圾、隨地吐痰。我在日本旅行,無論是東京的大街小巷,還是以經濟相對落後、位於東北地區的岩手縣的鄉村,到處都是乾乾淨淨的,一次也沒有看到樹上掛著廢棄塑膠袋的“景致”。即使是在我們的首善之區北京,只要走出家門,哪天不能看見數以百計的人公然亂扔垃圾、當眾吐痰呢?看著那些當眾吐痰、反復吐痰的同胞,我有時不免恨恨地想:有種你就當眾大小便,那樣我還佩服你。在我看來,隨地吐痰的習慣,比當眾大小便還要惡劣——一樣的污染,不一樣的勇氣:如果說當眾大小便是明火執仗,那麼隨地吐痰就是小偷小摸。據說,日本人也有相當不講衛生的。但是這些人只要走出家門,他們都並不蓬頭垢面、散發臭氣。日本人的愛洗澡,是有名的。日本人家的陽臺上可能垃圾堆成山,但是,他們一定不會把垃圾丟棄到家門之外,更不會站在樓上表演天女散花。這跟國人正好相反,國人是懂得“潔身自好”的,自家是要灑掃庭除,保持清潔的,而外面的世界則可以隨便排汙、投毒。

 以我在東京街巷業餘溜達一年的所見,日本人是相當安靜的。他們不在路邊家門口紮堆,不在公眾場合大聲喧嘩、說家長里短、對路人評頭論足。騎自行車的,當有人擋了他們的道,也很少摁車鈴催促,決不高聲喊喝,通常是耐心地慢行,等到路面寬闊處再超越。開車的,沒有人會為了趕時間,在那裡爭先恐後,把車開得游龍一般。堵車的時候,看見的也是秩序井然、排列端正,決不是雜亂無章、橫七豎八的局面。他們的道路,遇到高峰期也是車輛擁擠的,但是,極少有堵死不動的時候。我在東京時的辦公室,面對五號高速公路,眺望窗外,高峰期我可以看到車流如蟲蠕動的情景,卻從來不曾看到完全停滯不動的片刻。

 日本的公共交通常常是相當擁擠的,東京地鐵的擁擠據說堪稱世界之最。但是極少出現因為擁擠發生口角、相毆的,大家都是默默地承受那一份可以擠成照片的待遇,臉上現出一副逆來順受的神情。日本人不作興在公共汽車、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上讓座,這不是因為他們不懂得禮貌,不懂得尊老愛幼,而是因為他們更加講究自立自強。我有一位日本同事,年近七十,每次一同出行,他都從容上車,不去占座位,他說:“我已經習慣站著了。”據說有一位八十多歲的教授,一次在地鐵上有人給他讓座,沒想到,他完全不領情,說道:“我已經老得站不住了嗎?”日本當然也有搶佔座位的現象,但是,論搶佔的激烈程度,那是無法與我們國家同日而語的。

 在北京有一種說法,沒有丟過五輛以上自行車的,都不能算是北京人。我居京近二十年,丟過的自行車超過了十輛,其中丟得最多的是去年秋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連丟四輛,都是新車。從那以後我再沒有丟過自行車,那不是北京治安變好,公安打擊偷盜見了成效,而是因為我打那以後再也沒有買過自行車了。實在丟不起,我只好利用公共交通了。在北京,人們為了防盜,自行車鎖鑰已經發展到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地步,有的人一車配數鎖,有的人一鎖重數斤,有的人使用了高科技技術——電子鎖、原子鎖都用上了。在東京,我所見的情況,完全不是這樣的。東京的自行車,往往都是隨便一把傳統小鎖,有的人甚至連小鎖都不鎖,就是路邊一放,雨傘之類的東西也隨便夾在車上,並不拿走,他們一點也不擔心會有人將他們的自行車據為己有,或者轉手賣給他人。日本城市居民區的情況,也跟我們中國大異其趣,他們的社區沒有圍牆,他們的門窗不安裝鐵柵。好不容易看到一處樓房裝了鐵柵,細看之下,一二層都沒有裝,只有三層以上裝了;非常納悶,一打聽,原來不是為了防盜,而是為了防止他人自殺。我們國家傳說中的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往古盛世景況,在今天日本就隨處可見。

 日本人給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拙於言辭的,完全不似我們的能說會道、滔滔不絕。這是一般情況,而有時候的情況卻相反。比如,吃東西之前,日本人通常要說一聲“yitadakimasu”,表示對於食物的敬重和感恩;從外面回家,進門之時,總要說一句“tadayima”,告訴家人自己回來了。能說會道的我們呢?這些時候都無話可說,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其間,難道不是反映了我們不懂得珍惜食物、缺少感恩心理、不會尊重關心家人等問題嗎?我們飯桌上的狼籍、浪費現象,在日本是見不到的;我們悄沒聲地回家,也可能會嚇家裡人一跳。所有這些禮儀,在我們的古書裡往往都有記載,只是後來失傳了。看到日本還保留著,我們大多數人通常只有阿Q式的“我們先前有過了”的優越感,而不是認真地去做些“禮失而求諸野”的工作,從我做起、身體力行。

 都說日本在男女關係方面很隨便、很不檢點,比如有女體盛、男女同浴之類有傷風化的傳統。但是,憑我在日本生活一年的感覺,現實似乎並非如此。我的日本同事,對於女體盛的瞭解,往往不如一般的中國人,他們也是“聽說過沒見過”。據說從前是有過的,非常貴,一般人根本不知道哪裡有這種服務,只有個別大公司老闆招待高層職員時,才可能去享受一回。這幾年,倒是國內不斷傳出有飯店推出“女體盛”服務專案的新聞。男女同浴,的確是日本的一種傳統,但是現在基本已經失傳了。日本朋友告訴我,即使是過去,也並不是零距離接觸,並不是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情形,還是發乎情止乎禮的。今天從街頭、地鐵、公共汽車等公共場所看,日本沒有我們中國開放。在我們這裡到處可以看到年輕人擁抱、接吻的激情場景,其中有不少是穿著校服的中學生。這種街景,在日本是不太容易看到的,因為日本人認為在公共場合表現親密,是不禮貌、不文明的。他們的大學生,談戀愛的時候,可能租房子同居,但是絕不會在校園裡摟摟抱抱,在教室裡耳鬢廝磨,在食堂裡相互餵飯。在公共場合,他們通常聯手都不會拉一下。有幾次我在地鐵上看見有相擁相吻的青年男女,正當我以為發現了日本人也有懂浪漫的人的時候,他們卻開口說起了流利的漢語,原來是中國留學生!



啟 陣
記錄美好,分享精彩。
回覆文章